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正式征集:"我们在雨花台有个根"
龙虎网讯 昨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雨花台烈士亲属,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刘少奇长女、今年89岁高龄的刘爱琴参加了祭扫活动,其母亲何宝珍于1934年秋天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几乎每年都要来雨花台的刘爱琴,对这里很熟悉,她正在“重走红色路”,沿着父母的革命足迹行进,沿途挖掘传承这段文化历史。昨天,“红色文化看传承·世纪追寻家国史”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征集活动也拉开帷幕,雨花英烈吴振鹏女儿王行、外孙黄品沅都向记者口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1
英烈近亲属口述史征集迫在眉睫
昨天前来雨花台祭扫的烈士亲属,很多甚至都没能见过自己于雨花台英勇就义的父母。刘爱琴就曾因为父母的革命工作,而从小被迫离开父母。
1933年母亲何宝珍在上海参加革命时被捕,后被押往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英勇就义。刘爱琴就连母亲何宝珍的事迹也是从父母的战友处打听到的。而王行甚至没能见上自己的父亲吴振鹏一面。吴振鹏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押解来南京,6月牺牲,年仅27岁,他牺牲一个月后,女儿王行出生了。王行也是从自己长辈口中得知了父亲的事迹,随后自己翻查了当年的史料。
多年来,雨花台一直致力于挖掘雨花英烈精神内涵,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介绍,之前他们一直侧重于雨花烈士史料遗物的征集,而口述史的征集一直没有开展,现在烈士配偶大多数都不在人世,子女也年事已高,口述史征集抢救工作迫在眉睫,目前已经成立了口述史征集小组,首批涉及52位烈士,将分十个征集小组到全国范围采集:“以前的史料更偏重事迹和研究,口述史会补充细节、情感方面,更强调场景内容,对我们史料是很好的互补。近期还要把口述史资料整理核实完,确认后出一本口述史集,也会对我们以后文献片的拍摄有用。”
今年83岁的王行说,这一次她是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四川乐山赶来,“我抱憾终身的事就是没有见过父亲,没有叫过一声爸爸。”
2
祖孙三代一同来雨花台寻根
吴振鹏的外孙黄品沅是一位实力派演员,在《人间正道是沧桑》 饰演范希亮为众人所熟知,更是在南京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包括《四十九日·祭》等。“我最近也在南京拍一部戏,客串了一个角色。我知道是南京的,说什么也要参演。”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第四次来雨花台。
明确知道外公在南京牺牲,是在黄品沅初中毕业时期,“当时母亲用外公的事迹鼓励我。”于是当年黄品沅响应国家号召下乡锻炼了5年,条件非常艰苦,“但每每想到外公为了民族大义牺牲生命就不觉得辛苦。”
黄品沅认为,雨花烈士事迹和雨花烈士精神需要尽快尽早的抢救,希望全社会都来传承和弘扬雨花精神,“我寻找外公资料是在80年代后,陆续找到外公的史记,他发表的文章,他是搞宣传的,留下很多文章。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那样的纯粹,事事都想着国家和民族,没有考虑自己,和现在人比有很大的反差。”
黄品沅认为,雨花烈士和雨花精神抢救和弘扬光大不仅仅是烈士亲属的事,“烈士是少数,烈士家属也是少数,仅仅靠烈士家属来宣扬这种精神,力量有限,应该全社会都来传承和光大雨花精神。”此次黄品沅还带着弟弟与其孩子一同来到雨花台,“加上我母亲,这次是祖孙三代一起来,还是第一次。我们在雨花台有个根,有外公的血脉在这。”
金陵晚报记者 王婕妤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