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涂污难惩酸雨加速风化 南京南朝石刻现状堪忧

28.10.2014  11:30

  中新江苏网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申冉)拥有一千五百余年“高龄”的国宝南京南朝石刻,被人留下了洗不掉的黑色墨迹,为了尽量去除污迹文物部门花了近四万元人民币进行清洗,所受损失无法估量,但同时违法当事人却只被处以七天的行政拘留和五佰元罚款。如此“”惩是否能够起到警示和阻止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文物保护的民众质疑。

  南京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文简称南京文广新局)向社会通报,该局协同南京市公安部门刚刚破获一起严重涂污国家级文保单位南朝石刻案,这是该局在今年上半年组织成立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之后,最为给力的一次保护文物行为。

  南京文广新局综合执法总队蔡健处长向记者介绍了整个案件的发生细节:2014年9月20日,该局组织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第二分队、第三分队文物保护志愿者在集体巡查不可移动文物过程中,现场发现有一中年男子在拓印国宝级文物甘家巷萧憺墓碑亭石刻萧憺墓碑亭石刻。经询问,该男子拓印行为未履行任何报批手续,遂立即制止其非法拓印活动并拍下其正面像。闻讯赶来的文保工作人员立刻没收了该男子的拓印工具。9月26日,文物保护志愿者又发现有人在拓印萧景墓石望柱石刻。制止其拓印行为时拍下其正面像,并报警。经闻讯赶来的文保工作人员辨认,此人与9月20日实施拓印行为的系同一人。随即再次报警。

  南京公安部门动用了大量警力,在全市范围内的文物买卖场所进行询查,同时根据目睹了违法拓印人真面目的文保志愿者的证词和辨认,10月17日晚上找到非法拓印涂污人。经询问当事人并结合相关证据材料,公安部门认定当事人未经许可,采用非专业手段粗暴地、不计后果地盗拓石刻,造成污损后果。

  非法涂污当事人郭某(化名)在被捕后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从小就喜欢书法,也靠卖自己的书法作品为生,平时寻找一些字帖练习、收藏,前不久在这几处石刻附近游玩时,便想将其拓印下来带回家临摹练习。没曾想先后两次行动,均被文物保护志愿者发现并制止,更没想到半个月不到的时间警方就找上了门。

  虽然人证物证确凿,污损后果严重,但是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对其处罚最为严重的也不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第十一条第一款等规定。

  最终在文化部门坚持要对违法涂污者给予法律处罚威慑的要求下,公安部门决定给予非法拓印涂污当事人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处罚。

  对于这样的处罚,不少文物界专家和关注文物的普通市民都表示“太轻了”,“简直就是无成本犯罪”。

  根据南京博物院两名石质鉴定专家赴现场鉴定:“拓印过程中墨汁四处散落,对萧憺墓碑亭石刻、萧景墓石望柱石刻文物本体造成污染,其后续清洗过程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一定损伤。

  相对于违法涂污者的“小惩”,千年石刻遭遇的永久墨迹污垢伤害,损失却不可计量,让人无奈。

  同时,在被损坏的国宝石刻现场,记者也发现,除了人为的损伤让人心痛之外,由于置身野外,这些贵重的石刻本身风化严重也令人担忧,很多石刻表面都已经被酸雨侵蚀的无法辨认。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吴靖处长告诉记者,在50年代的时候,这批散落在南京郊外的南朝石刻中,当时损坏最为严重的萧谵墓石碑被建了一座碑亭作为保护。如今过去了六十多年,当年损坏最严重的萧谵墓石碑反而成了保护最好的一座,其它露天暴野的石刻,在近三十年来城市化带来的酸雨环境中,“超速”风化,损坏更为严重。

  为了让这些千年石刻远离“天灾”与“人害”,吴靖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市已委托国内顶尖文保机构——中国文化遗产院为南朝石刻散落地做一个全方位的设计保护方案,年底前该市规划局有望出台整体保护规划。该规划即适用每一处南朝石刻的保护,也对整个石刻群周边的建筑限高、限色等做了要求。

  除此之外,对于石刻本体,文物部门正在考虑对所有石刻采用加顶、加保护罩的“物理方式”进行保守保护,避免风雨侵蚀。

  而在此次非法拓印案件发生之后,石刻所在地的南京栖霞区准备陆续在全区38处市级文保单位设置24小时监控摄像头,监控画面系统联网,分别传输至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

  据了解,该措施将在南京全市范围内推广,尤其是较偏僻的田野文物,除了加装探头之外,还与警方合作,招募文物周边群众作为巡逻人员,争取做到每日巡查。(完)

编辑: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