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山水园林:一种徐州时尚
云龙湖风景区
云龙公园
云龙山杏花村
彭祖园樱花林
云龙公园休闲广场
中国江苏网10月15日讯 当成都人陶醉于茶馆、兰州人陶醉于拉面、青岛人陶醉于海鲜啤酒、三亚人陶醉于碧海沙滩的时候,徐州人正陶醉于他们美轮美奂的山水园林……
园林不是梦。园林就在身边。日日出入于园林、徜徉于园林的徐州市民,并没有弱化自己对“园林城市”或“城市园林”的新鲜感。于是,陶醉园林,在徐州成为一种颇为自豪的市民时尚。
穿行于徐州市大大小小的绿地、园林,与休闲者或并肩而行,或擦肩而过,领略林泉之美,享受花木之阴,我突然明悟:园林既在身边,又何必舟车劳顿而走天下呢?
一、让市民“享受园林”
——城市发展理念的亮点
城市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就中国当代城市的发展而言,管理者可谓各显神通。于是,中国城市在现代化的诱惑下,“长高”而“放大”,“城市人”则日趋“渺小”与“卑微”。
跳出大势所趋是十分艰难的。
在完成各种“基线性”指标的同时,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执政者拳拳于园林建设,并且将“城市园林”从“形象工程”、“窗口部署”矫正到“市民享受”的人文定位。
长期以来,徐州市园林绿化存在着“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区少、普通绿化多、精品绿地少”的现状,为了扭转这种“市民”与“园林”的疏离状态,让“园林”不再可望不可及,徐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个可以让老百姓检验的园林调整目标:市民出行500米(步行10分钟),必有一块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供其享受。
而今,经过数年努力,这目标实现了。鲜花着意,绿荫有情,碧水洗尘,百姓作证,徐州的“城市园林”真的贴近了徐州的城市居民。
——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重新进行了城市的空间梳理,重点布局和建设了和平路以北、三环西路以东、九里湖以南、庆丰路至金水路以西的老城区绿化薄弱地区。
——仅2013年一年,就从政府收储的31个地块中,拿出23块用于公园绿地建设。其中北区玉潭湖的扩建、龟山二期及徐运新河、下淀路、荆马河、劳武港、两河口等大型公园绿地等,就占了市区园林绿化工程总量的60%。加之近年已建成使用的徐州植物园、故黄河风光带等,北区公园绿地面积已大幅增加,景观质量已明显提升。
——目前,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已达到177个,其中,100亩以上者33个,300亩以上者21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这样诠释徐州市园林建设的民生价值:“一个城市的老百姓,直接享受的资源,除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外,最大的实惠当是生态环境。”
百闻不如一见。数日间的走马观花,笔者虽然不能游遍徐州市的园林,但相机所摄取的瞬间景物,足以再现徐州园林与徐州市民的“近距离”感应,并见证了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城市和谐。徐州市城区基本实现了“行居处处有绿地,推开窗户是花园,走出家门进公园”的目标。
市民杨守明先生告诉笔者,他今年72岁,住在金奎小区,目前多数时间在彭城老年大学学习。从家里到学校,他一路能穿过6个公园。请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意行程呢!
——吃完早饭后,他就会去彭城老年大学。首先穿过“淮塔公园”,然后是“奎山公园”,接着从“彭祖园”东门进、西门出,进入“东坡运动广场”,再到“云龙山公园”,最后穿过“云龙公园”而抵达彭城老年大学。“通常要走两个小时,反正我也不赶时间。”杨守明如是说,我如是听,进而慢慢体味到了徐州人近乎奢华的“公园情结”。
笔者随机询问徐州市民,问他们对徐州市园林建设的看法。胡莉莉,一个全职太太说:“现在,忽然发现,徐州可供游玩的公园实在太多了。原来站在阳台向外望,满目都是光秃秃的、灰溜溜的。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绿地,窗外的景致也都焕然一新了。不仅城市公园建得漂亮,连小区内的公园也极具特色。”胡女士的感慨,表达了徐州居民的心声。
能将生态环境的拓展视为具象的百姓实惠,这无疑是一种执政清醒、执政良知。
笔者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徐州市一年拿出31个收储地块(每块10亩左右)用于园林建设,这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倘用于房地产的博弈,那该能获得多少红利呢!?
而徐州市的领导者并不这么计算。徐州市市长朱民认为:“园林绿地带来的的空气净化价值、百姓休闲价值、环境生态价值,就是徐州百姓、徐州城市永恒的无价之宝。”
穿行于徐州市的园林,笔者感受,笔者反思,笔者计算,笔者将徐州市的园林建设放在中国当代文化的天平上加以衡量,未免心生惊诧: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只是五六年时间,徐州即从“半城煤灰一城土”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这个华丽转身,一直是其它同类型城市不易破解的玄秘。而其中的奥妙,并不神秘。核心的理念,还是荡涤宣传的浮华而回归于“爱人民,为人民”,“爱家乡,为家乡”。那一批城市绿色生态环境提档升级的工程,其实与城市经营者个人品格的升级紧紧呼应。
二、昔日是“游客”,今天是“主人”
——徐州园林的“开放效应”
在畅游徐州园林的过程中,笔者每每思考中国园林的“不动产”形态。从“产权”看,“公园”虽姓“公”,“公民”进“公园”却要自掏腰包。这无疑是一个无解方程。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各个城市的园林建设几乎都加快了步伐。但随着“旅游热”的升温,旅游热点地区的园林,几乎以“天价”的门槛,傲视人寰。
此时,徐州市的领导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公园该不该从过去的“经营性公共绿地”向“开放性公共绿地”转变呢? “要票”与“免票”,“关门”与“敞门”,自然是两种经营模式。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再一次推动了徐州市的园林建设和园林管理。为此,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还园于民、还绿于民”的园林理念。
近年来,徐州市先后实施了快哉亭公园、云龙公园、彭祖园、奎山公园等一批老公园的敞园改造工程。遵循“绿化只增不减、建筑只减不增”的原则,拆除了大门、围墙,修复了人们记忆中的园林符号,突出了植物造景,增加了林荫活动广场、风雨廊花架和木质坐凳等,每一个细微处均强调了节约、便民的意念。
本着“生态、便民、求实、发展”的原则,以“群众身边的环境福利”和“市民日常休闲需要”为主要目标,一是加强公园设计创新,加大公园内树阵式广场建设规模,营建林下广场,普遍增设运动设施,铺设健身步道,增添坐椅、凉亭、林荫停车场、厕所、健身器材等,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提供良好空间,提高了公园的使用性、适用性。二是将公园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停放场地,保障公园内交通微循环与城市绿道、绿廊等慢行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
“敞门”一步棋,联动的则是公园体制、公园管理、公园服务的巨变。无论是快哉亭公园还是云龙公园,彭祖园还是奎山公园,它们的敞园开放均是老公园焕发新风采的典型样本。以云龙公园为例,公园改造过程中,总体上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布局结构,保留了市民记忆较深的景点,同时充分挖掘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燕子楼、王陵母墓、余窑等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保留了园内原有的大乔木和长势较好的植物,同时增加常绿树、色叶树和观花、观果植物,采用立体、复合的生态配植手法,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已经更高,景观效果已经更好。
一位参观过云龙公园改造工程的国内知名园林专家这样评价:云龙公园的改造本着保留、恢复、提升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市民优先、文化优先、生态优先和功能优先的原则,在继承和改造中引进了新理念、新技术,研究和解决了新问题,着力凸显了公园特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是园林建设中的精品。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老旧公园改造提供成功的经验。
而让笔者惊叹的是,园林经营模式的变革,竟然引发了徐州市民的“主人公”心结。
大量的公园敞园迎客,管理者最担心的是脏、乱、差抬头。而徐州市的经验证明,当政府关心人民时,人民一定呵护政府。
以敞园较早的云龙公园为例,笔者采访时看到,虽地处市区繁华地段,公园内却一直整洁干净,井然有序。
云龙公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曾坦言:“以前有的游客有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担心‘敞园’后难于管理。事实上,敞园后没有出现过故意破坏公物的情况,连乱丢垃圾的现象也不见了。”
对此,常来云龙公园游玩的张远志先生说,敞园前我们是“游客”,敞园后,我们成了“主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公园?
园林,成为市民涵养文明的课堂。环境美了,人也美了,园林风景与文明素质同步提升。这是徐州园林所显现的教化作用。
三、回应“远乡的呼唤”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园体系
“城市化”有如浪潮,在这股浪潮推动下,“城市”疯长。随着城市的蔓延,城市园林必然也要有一个“突围”的蜕变。
看看徐州市的老地图,你会发现,该市的老公园离城市新区越发遥远了。为了解决这个公园布局的问题,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新的园林理念:不占用农田,借助生态修复,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园体系。
徐州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包城,城环山,从主城区延伸到远郊乡村的有4大水系、5大山系,山水资源丰富。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虽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城乡绿化,但直到本世纪初,生态环境差的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为此,近几年来,徐州市一直以“城乡绿地环境一体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的修复治理工程,先后实施了九里湖、潘安湖等湿地公园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煤矿塌陷地治理的有效路径,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对东珠山、龟山、九里山、山头山、王山等位于市区的长期采石形成露采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其中“东珠山宕口遗址公园”被国土资源部誉为国内城市废弃矿山治理的典范。
“变废为宝”,“点铁成金”是笔者对徐州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归纳。所以,笔者对他们实施的“第二次进军荒山”行动(高标准完成城郊荒山绿化1660公顷)、对他们实施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市区采煤塌陷地已经完成6432平方公顷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建设,生态恢复率82.5%)、对他们“露采矿山废弃地修复”工程(已完成42处的宕口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率达39.6%),均给予无保留的礼赞。目前,徐州市受损弃置地的生态与景观治理,其恢复率总和已达到81.3%。大势已定,徐州市已经全面再现了她的青山绿水。
“古黄河公园”是在一片黄河滩、烂泥地上建造起来的。“一轴九区”的明清仿古建筑群,彼此呼应,连缀成千米景观带,成为古城北区的休闲中心。
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原是徐州市城北的采煤塌陷地。从2007年开始,连续两年被列为城建重点工程。通过对塌陷区已有水塘进行疏导、清挖、整治,已形成了1700亩的生态水区。其间水域开阔,波光潋滟,亭台廊榭,依水为伴,五彩花木,相映其间。附近的一万多户居民,因湖而居,旧貌新颜,所以戏称自己的小区是“湖景房”。
而徐州市的采煤塌陷地,总面积达30.8平方公里。治理只是开始。当塌陷地蝶变为美丽的城市湿地公园时,徐州的“城市之肾”将更加健康。
珠山景区位于云龙湖畔、珠山脚下,原来也是采石宕口,荒村陋巷。为了实现“显山露水”、“还绿于民”的目标,徐州市先后启动棚户区拆迁,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共投入资金近20亿元。珠山景区的开放,标志着云龙湖方圆11.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的建成,云龙湖风景区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完整、闭合式的生态观光圈。
历史上的徐州,是“山包城”。十多年前,是“城包山”。而今,“城”与“山”已经被一个更大的一百公里的四环线包住,有些地段,又突破了四环线。所以,徐州市的园林,正在营造出“大湖”、“大园”的气象。
前文已述,“九里湖”面积固已超千亩,而大龙湖的前身为大龙口水库,面积1800亩(1.2平方公里)。改造后,大龙湖的水面面积达到3000亩,连同周边景观绿化带,占地达6700多亩。
故黄河风光带横贯市区庆云、济众、和平等9座大桥和中山、淮海、建国等市区7条主干道,全长6313米,被称为徐州“最长的公园”。漫步故黄河风光带,你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
这些,都是在“生态修复”的背景下完成的。园林建设,正在促使徐州市的生态环境告别烟雾,告别污水,告别灰暗,而走向清新、宜居。
四、张扬“楚韵汉风”
——从“差距”中寻找“个性”
徐州市在自然地理上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区,在人文地理上据北向南,倚西朝东,是北方齐鲁文化与南方吴越文化的交汇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
近年,江苏省对江苏文化的大势定位是“吴韵汉风”。“吴韵”指苏南,尤其指苏州;“汉风”指苏北,尤其指徐州。
所以在生态与景观再造中,徐州市一直强化“汉风”的特质,围绕发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个特色,努力以精心、精细的预测和设计,来促成精致的施工和监理,进而形成园林精品。
他们注重园林景观建设与历史文物保护、利用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并加以提炼、外延,以植物、雕塑、景墙、小品等多种形式,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韵味。
就笔者的观感而言,徐州园林的大气,得之“大汉气韵”,而她的秀美,又借鉴了苏南园林的造园机巧,体现了“北雄南秀”的自我界定。
目前,徐州已经建成了以佛教文化、东坡文化为主题的云龙山,道教文化为主题的西珠山,汉文化为主题的拉犁山—拔剑泉、大龙湖和两汉文化景区,楚文化为主题的户部山景区、楚园,战争文化为主题的淮塔景区,彭祖文化为主题的彭祖园景区等一大批特色园林。近四年中,先后有云龙公园改造等20多个项目获得了住建部和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绿化工程金奖”、“江苏省高品质城市空间”、“江苏省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双拥”雕塑获得“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一个以“整体大气恢弘、细部婉约雅致”的精品公园景区为主体,兼具北雄南秀、饱含汉风楚韵风骨,且自然绚丽的山水徐州,已基本形成。
借助匆匆一游,笔者得以“阅读”徐州园林。笔者有大开眼界的惊叹,也有相识恨晚的遗憾。想来,这又与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园林理念相符:他们既要用园林造福于民,则百姓满意,功莫大焉。除此,复又何求?
临行,笔者还要讲一个细节,即在徐州看树,有游走“植物园”的快意。这里,本是南暧温带与北亚热带交汇区的区域,许多南方树种不在徐州安家。而近年,徐州市的园林工人积极试种,有限引进,已使不少南方佳木——香樟、枇杷、广玉兰、茶花等,在徐州生根、开花、结果。南方树种与北方树种的有机组合,让徐州园林呈现了七彩斑斓的林相。
挥挥手,告别徐州,而徐州园林将是笔者心中不能忘怀的风景。
撰文:郭克
摄影:孙华鹏季金玉
童长怀王恒恩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