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一古建筑除夕夜毁于大火 徽州多个古村落存火患
老屋内,线路老化十分严重
老祠堂门前堆满柴火
被烧毁的坡山“午间屋”
2月18日,除夕夜,歙县坡山古村一幢数百年古建筑“午间屋”因火灾被焚毁。大年初一上午,记者就赶到了坡山村。当时,珍贵木构件被焚烧成黑炭,现场仍浓烟滚滚,时有明火闪现,村民们叹息不已。连日来,记者对包括坡山村在内的多个徽州古村落进行了探访,发现一些古建存在火患危险。
现场探访
情形一:房屋周围易燃物多
2月19日,记者来到坡山古村,走访了十多幢清代老屋。记者发现很多老屋的屋内或堆满柴火,或堆着干秸秆,或存放木料,都是一些易燃物。
“‘午间屋’着火,我们都认为是有人放烟花引起的。屋子后面堆了柴草,一点火星也不能碰。”村民方先生称,当晚,数百村民全力救火,仍无济于事,只能看着屋子倒塌。幸亏消防队来得及时,和村民一起扑救,旁边几幢古建筑才幸免于难。
而在歙县坑口乡薛坑口村,记者在村民的引导下,来到一座古祠堂。只见,祠堂大门紧锁,门前堆满了干柴。记者从门缝往里看,屋里也堆满了杂物。“遇到一点火种,比如烟头、燃放烟花爆竹的火星,很容易点燃,老房子就遭灾了。”附近的多位邻居说,在一些空闲的老屋,大多堆放着杂物。
情形二:线路老化影响安全
日前,在淅沥春雨中,记者走进皖赣交界的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的古石板和古民居间的巷弄。在村里一处宽阔的废墟,焦炭般的木头和杂乱堆放的老砖石,让行走雨巷产生的诗意,瞬间消逝。
这处废墟,曾矗立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源堂古戏台。这座明代的建筑是徽州古戏台建筑的典范,但在2013年12月底,因电线线路故障引起了大火,导致毁灭。
记者了解到,探访的很多清代老屋,室内的线路都比较混乱和老化。老屋以木构件为主,一旦线路老化及故障或老人烤火引燃等意外发生,都可能让百年老屋丧于火海。
情形三:没人住难发现火情
穿行在祁门、歙县等地的古村落,一条条石板路的两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鳞次栉比。然而,很多古村落,虽然老屋大多还保留,却几乎都锁着门。行走在村里,遇到开着门的人家,很少。
坑口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老房子大部分已经没人住,遇到主人常年在外的,只好锁了。记者获悉,没人住的老宅,不仅室内渐渐变得破败不堪,随意堆积着杂物。最让人忧心的是,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第一时间被人发现。而等火势熊熊被人发现时,为时已晚。
各方声音
村民说:得靠大家一起去努力
古村和老宅的防火,得靠村民和集体的努力。可是,很多人或外出打工、或建了新房甚至举家搬迁走,很难再关注老宅了。也有很多老宅的产权复杂,谁也不能独享,导致谁都不愿修缮和保护,反而成为各家堆放杂物的场所。
专家说:防护措施要落实到位
姚顺涞等多位徽学或古建专家受访时称,徽州古建筑是砖木结构,本身防火就比较难,又堆放易燃物,遇火就着。除了县乡要完善古村的防火设施和队伍,主要还是平时的保护意识和措施要落实。同时应加强古民居和古村落的防火宣传,逢到年节或红白喜事要放鞭炮烟花,可以组织村民在空旷场地集中燃放,古村内及古民居旁禁止燃放烟花。
部门说:将实现保护的常态化
记者从黄山市文物及消防等部门得知,该市去年下半年出台的古建筑保护利用和消防管理等办法,已明确规定不得在古建筑内及周边堆放易燃危险物,包括不得堆存柴草、木料等。重点要害场所应“禁止烟火”,确需点灯、烧纸、焚香时,须在指定地点,有防火设施,有专人看管或巡查等。
黄山市文物部门负责人称,目前已在重点古村落陆续安装消防监控和报警设施,推广古建筑防火、防雷、防盗等技术。对徽州古塔、古亭安装了避雷针,对478座古祠堂、古书院等开展消防整治。同时,配备志愿保护古建筑人员,实现古村及古建筑保护的常态化。
相关链接
近年来,全国古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不在少数,如云南独克宗古城、云南丽江束河古镇、云南大理巍山古城600年历史的拱辰楼、贵州报京侗寨、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久吉苗寨、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上海新场古镇、山西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宁海前童古镇等。火灾或导致单体古建筑彻底焚毁,或让古村寨“火烧连营”,导致延续数百甚至千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毁灭。
黄山市近几年也多次发生过古建筑的火灾,记者也进行了相关统计。
2013年12月29日,国保级文物单位,祁门县明代会源堂古戏台在火灾中烧毁。
2012年7月19日,屯溪区南溪南古村落的一幢明代古建“楠木厅”因失火烧毁。
2010年3月5日,黄山市千年古村落呈坎的一幢百年老宅烧毁。
2009年5月12日,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方来飞民宅火灾。
2005年12月19日,休宁县县城老城区万秀巷16号的一幢清代两层式徽派建筑,在火灾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