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不改稳健基调 降低融资成本还需多方努力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晚宣布,自当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结合几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各界普遍认为央行的调控决定及时到位。
表面上看降息突然,实则早在市场预测之中。日前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进入7%至7.5%左右的“新常态”以及通胀压力的逐渐消退,人民银行或将适时降息。此外,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较低,尤其是油价和房价的下跌,使得CPI涨幅徘徊在2%上下的偏低水平,PPI更是出现了长达两年半多的负增长,这不仅为降息创造了条件,更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定向降准、PSL(抵押补充贷款)、SLF(常备借贷便利)等定向宽松手段实施宏观调控,但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利率处于高位这一现象并未根本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没有很大的改观,人民银行于上周五晚宣布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从定向调控走向全面调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本报记者表示,降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融资成本压力。今年以来,社会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最新数据显示,与6月份相比,9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升了0.01和0.07个百分点。
由于目前银行仍主要采取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方式进行贷款定价,因此降息将直接降低存量的贷款利率,有助于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加上因降息而带来的按揭贷款利率下降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并通过带动住房成交量上升而促进消费,降息也将起到稳增长的功效。
此次降息是非对称降息,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体现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小幅下调与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相结合,也有利于把正利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若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
银行贷款利率的降低,表面上意味着选择向银行贷款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中小微企业是否能成功从银行渠道贷款,决定性因素并非只是利率的高低,而更多取决于准入门槛、服务周期、服务效率等因素。降低融资成本还需从监管机制调整和解决结构问题上着手。
有专家表示,此次非对称降息虽是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着意于引导金融让利实体经济,但贷款利率小幅下调的作用可能还需渐进显现。毕竟一次小幅降息作用还是较难构成实质性影响的。要想继续激发并释放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仍需相继出台更多组合政策予以扶持。
有分析指出,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完全放开,市场供求是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同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银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负债成本压力依旧。在银行存款增速放缓、负债成本上升压力大、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降低融资成本还需从监管机制调整、优化金融结构等方面加以推进,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