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当我闻到死亡
2011年,22岁的我、入社一年,主动请缨、赶赴战地。先后在埃及、伊拉克和叙利亚报道、常驻近三年。
在战火中,生死一线。
在战地里,摸爬滚打。
炮火硝烟中,死神随时会伺机靠近。
于是,我闻到了死亡。
今天我讲的故事,就和死亡有关。
大家知道,从2011年3月开始,叙利亚就陷入了战火,到目前已有近二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在这样一个每天都会有平民丧生的环境里,没有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时刻绝对安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分社全体成员始终坚守,多次前往战区前线,圆满完成多语种多媒体报道。
去年八九月份,美国借口化武传闻,威胁空袭叙利亚,局势一度千钧一发。一个我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去年8月21号,叙利亚反对派声称,政府军当天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对大马士革郊区发动袭击,13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伤亡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
我始终忘不了当时播出的一段画面。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几十个看上去三四岁大的孩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一旁的医护人员一边施救,一边哀嚎。
化武危机扑朔迷离,美国言之凿凿,叙政府暗自备战,美国开打传言甚嚣尘上。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只能援引各方表态和反对派的视频,而没有现场的素材和一手的资料。当时的我,内心也非常焦急,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如果不是,那么真相到底在哪里?我一边不分昼夜地跟踪最新的局势进展、制定报道和安全预案,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着现场采访的机会,探求化武袭击背后的真相。
就在几天之后的8月24号,叙利亚官方媒体报道,政府军当天在大马士革朱巴尔区与反对派武装作战时,遭到反对派的化学武器袭击。我预感到这会是一次机会,立即前往军方提出申请,进行交涉。在几个小时的艰难争取后,我们获得批准,来到朱巴尔战场前线一探究竟。
车开到朱巴尔的军事据点入口就没路了,到处都是快要倒下的建筑和横七竖八的电线杆,满地的泥泞裹着垃圾和子弹壳,还有埋在地下的爆炸装置,一不小心就会爆炸。我们换乘装甲车,一路颠簸,来到了刚刚经历恶战的现场,附近是一个反对派丢弃的地下军火库。
当我们靠近军火库的时候,空气中强烈的刺鼻味道让人难以忍受。我开始心跳加速、呼吸不畅、头昏脑胀。我们只能一边抑制着剧烈的心跳,慢慢接近一片漆黑的军火库。
进到军火库后,我们打开手电筒一看,发现里面堆着枪支弹药、防毒面具。还有油桶和器皿,里面装着标有美国生产的化学制剂。
在场的士兵多番警告所有人,现场十分危险,千万不要触碰现场的任何东西。就在这时候,一个西方媒体的记者突然大叫一声,好像碰到了什么,跌跌撞撞地往外跑,大家一看不好,所有人都掉转头,以最快的速度在黑暗中狂奔,跑出军火库。
在撤出军火库后,空气中的尸体腐臭味、血腥味和化学物品的气味混在一起,让我感到下一口气几乎就要上不来,马上就会窒息倒地。所幸过了一会儿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因为如果真的发生化学武器泄露的话,死亡不过几秒钟的功夫,哪还能动上一步?
如果大家看过一段我当天的出镜视频,想必对当时的情况能了解得更真切。因为这短短一分钟的出镜,引起了政府军的强烈反对。因为据点附近有一些废弃的建筑,里面可能还藏着反对派的狙击手,随时会对我们所在的据点发动狙击,谁都得贴着墙、弯着腰,甚至匍匐前进,但是我却要在建筑旁的空地上做出镜,背后就是一片几米高的废墟掩体,对于他们来说,我就像是一个扎眼的靶子,站在空地中央一动都不动。
在我们采访的时候,一位军官搀着一名受到化学武器袭击的士兵对我们说,这名士兵虽然经过紧急救治,但走路跌跌撞撞,神智也不十分清楚。他说,还有一些状况比较危险的士兵在当地的一家军事医院里接受治疗。
随后,我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发回《闻得到的死亡》系列多媒体报道,全方位报道了当天战场反对派实施化武袭击的真相。
对于历经生死一线的我来说,能够报道事实的真相,发出中国的声音,能够履行驻外记者的职责,以身捍卫记者这份职业的荣誉,不辱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哪怕枪林弹雨,我也心向往之。
身处战地的记者,和死神擦肩而过就像家常便饭。
而有时我会想:死亡是什么味道?
是在枪林弹雨里,满身汽油的味道?
还是在炮火连天里,硝烟刺鼻的味道?
是在埃及,解放广场上让人嗓子着火,无色无味的催泪瓦斯?
还是在伊拉克,汽车爆炸袭击的巨响后,冲击波裹着弹片和火药迎面扑来?
面对死亡的时候,生命和安全防护是如此地不堪一击,然而这就是战地里的日常报道环境。
从埋葬平民的死人坑,到子弹横飞的战区前线,再到爆炸现场的尸体残肢,我记录着枪林弹雨的故事,寻找着生命燃烧的答案。既然危险不可避免,生死无法计算,我只能遵循我的理想,坚守我的信仰。我一步步地接近血雨腥风的现场,一步步地靠近血肉模糊的真相。而这些故事、这些真相也始终激励着我,澎湃着我的内心,贲流着我的血管,让我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哪怕遇到一千零一次挫折和危险,也都始终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在不断前进的每一天里,我已习惯太阳和硝烟照常升起。在无数优秀前辈事迹的鼓舞下,我明白了前进的方向:我渴望把我的语言,我的思想,我的情感和我的青春融入到新华社这个大熔炉中,溶出一个继承而创新的记者梦!
陈聪
2010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2011年赴开罗分社任文字记者,先后赴伊拉克、叙利亚进行增援报道。2013年至2014年4月任大马士革分社负责人。在动荡冲突持续的埃及和战事激烈的叙利亚多次经历枪林弹雨、化武袭击的考验。驻外两年半来采写中外文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稿件1000余篇,所写稿件曾获新华社精品报道、社级好稿、“清新文风”范文佳作。2013年被评为新华社“新锐青年”。
战地需要记者,正如世界需要和平。生死一线、摸爬滚打,单薄的身躯藏不住他强大的内心。勇敢坚守,真实记录,报道战争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
来源: 中国记协网 编辑:丁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