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满足百姓需求 参与社会治理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 体育总会主席 陈刚
人人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体育天生携带“健康”基因,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恰逢其时。近年来,广场健身舞以其独特的活动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迅速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广场舞的兴起,对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把广场舞运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健康工程来抓,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努力探索一条既能最大限度满足百姓需求,又能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和谐发展之路,搭建成全民健康的平台、精神文明的平台、和谐社会的平台。
广场舞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符合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发展越来越广泛,而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广场舞,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据统计目前全国广场舞习练人群在1亿人左右。广场舞集健身、健美、健心、健脑于一体,有利于改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控制中老年人体重,对形成科学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大有益处。有测试表明:一般参与者在跳完两支舞曲后,心律就能达到120次以上,跳完1小时也不会超过140次,是一项对亚健康有着良好疗效的有氧运动。大多数参与者认为有助于改善健康指标。广场舞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积极参与健康治理,将极大地减少政府和家庭的医疗负担,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广场舞通过流行的音乐伴奏和优美的动作组合,实现外在美的锻炼和内在美的体验,符合中老年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娱乐方式和休闲活动,对于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91.8%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小区有人跳广场舞,80%的受访者表示跳广场舞成为生活调味剂。与此同时,广场舞运动调节人的情绪,增进人际交往,改善邻里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社区文明创建,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成为社会的减压阀和稳定剂。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群众参加广场舞能够实现“四转变”、“三提升”,即从单调健身到载歌载舞、从孤独空巢到心理健康、从迷恋牌桌到群舞广场、从疾病缠身到身体健康的有效转变,从身体健康到身心健康、从身心健康到家庭幸福、从家庭幸福到社会和谐的渐进提升。
坚持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努力探索广场舞社会治理新模式。 广场舞运动以广大中老年群体为主,地点多为小区广场或公共绿地,社会关注程度高,管理难度较大。在我省广场舞运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与其他省份同样的场地缺少、噪音扰民等矛盾和问题,曾一度造成小区居民的密集投诉和相关人群的对立紧张情绪。这种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观念上的隔阂,背后主因是公共资源投放不均,导致特定群体间社会关系的紧张。有效解决这一新的社会矛盾,建立一个符合各方利益诉求的管理机制,实现政府引导、社会管理、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新模式,这既关系人民身心健康,又涉及社会和谐稳定,同时由此形成相关方的共识、合作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拓社会治理的思维与视野。
我们从真实的社会运转和治理体系之中,积极探索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将“烦心问题”转化为“民心工程”。特别是去年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住建部《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下发后,在全国较早地开展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广场舞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大社会活动空间和资源供给力度,加强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硬件建设,强化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改善广场舞运动协会发展条件;今年初,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广场舞协会,支持南京、宿迁等地成立各级广场舞协会,发展领队为代表的骨干队伍,让群众来做群众工作,引导广场舞群体自律自治。
按照行政、社会、自我管理三结合的原则,推动各级政府将广场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的地方政府出台广场舞管理办法,明确活动时间、地点、音量等具体要求;有的地方成立体育、公安、城管等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对各广场舞站点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并进行考核;街道社区将广场舞活动纳入社区综合评价体系,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建立培训、竞赛等激励机制。省广场健身舞协会推行“三六举措”,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联动,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发布《江苏省广场舞爱好者自律公约》,创编《舞动江苏》《茉莉花》等作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习练者自律意识明显增强,群众主动遵守自律公约,体现了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促进了社会公德和文明秩序的养成。今年6月6-9日高考期间,南京政务热线12345广场舞相关投诉量同期下降了近40%。
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广场舞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舞动江苏”全省广场舞大赛品牌。该赛事今年5月启动,历时半年,覆盖江苏全省13个省辖市,共举办50场线下海选、13场城市冠军赛,参赛队员超过2万人,无论是规模还是级别上,在国内都首屈一指。特别是借助省广电集团电视媒体力量,制作了14期大型综艺节目,融入舞蹈表演、名嘴点评、情感互动、梦想蜕变等主题元素,打造属于广大群众的文化名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总决赛上还揭晓了广场舞“最美领队”公众评选结果,最美领队得票数超过了45000票,该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和美誉度可见一斑。
采取典型示范引路的工作方法,推动全省广场舞运动健康文明有序发展。 今年10月31日,我们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召开了全省广场舞调研现场会,南京、宿迁、盐城等地交流了当地广场舞发展与管理的典型经验;省广场舞协会介绍了社会组织推动广场舞发展的具体做法,授予了南京市浦口区、江宁区及东山街道、宿迁市、盐城市亭湖区等广场健身舞示范单位,采取示范引路方式推动其发展。基层政府和协会组织结合各地实际,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做法,比如从政府重视的角度,建立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协同机制;从履行政府职能的角度,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保障机制;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角度,建立协会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联动机制;从践行契约精神的角度,建立群众自我管理的自律机制。这些典型做法,对于提升全省广场舞规范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精神文明创建乃至全社会的治理模式创新,搭建互利、共享公共资源的良好社会秩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主题,在推广示范单位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发展与管理模式,实现项目发展动力、社会组织能力、规范管理水平、社会认同氛围“四个提升”,推动人民健康关口前移,促进社会治理良性发展。整合开发公园、广场等公共资源,加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为广场舞站点配备音响、录音机、扩音器等放音设备。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益性、互助性的广场舞协会、俱乐部,推动组织网络向基层覆盖延伸。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扶持广场舞协会发展,积极化解矛盾、防控风险。根据各地基层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居民和习练代表,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广场舞公约,明确活动时间、音响音量等,防止扰民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营造和谐局面。加强广场文化研究,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挖掘广场舞文化内涵,组织“舞动江苏”等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品牌活动,形成广场舞运动多元文化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