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阜宁牛歌、建湖杂技惊艳亮相大运河旅游推广民间才艺表演活动
2015江苏大运河旅游推广月期间,全省将推出“发现运河美——运河摄影大赛”、民间才艺展演、大运河花船巡游、“桨声光影中的古运河——运河水上游”、舌尖上的大运河、“行走运河,享受美好——万人同步运河游”、“开通运河旅游直通车”等七大板块活动。其中民间才艺展演活动于9月29日到30日在东关街东门遗址广场连续展演两天,盐城市建湖杂技和阜宁牛歌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应邀参演。
建湖杂技,产生和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境内的杂技艺术。历史上,建湖县庆丰镇所属八十三华里方圆内的十八个村庄,统称叫作:“十八团”。这里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它跟河北吴桥、山东聊城齐名,是中国杂技艺术三个发祥地之一,以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饮誉中外。20世纪以后著名的江苏省杂技团、盐城市杂技团均就源于“建湖十八团”。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表演现场,老师傅展现了高难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顶碗》起初只是对俏皮青年茶余饭后将碗顶在头上作耍的简单模仿,现今已从一人顶发展为双人顶,再发展为多人顶与多人叠罗汉顶;碗也从一只发展为一叠;不只是在头上顶,而是脚、手、口(通过器械)都能顶了。这类节目因为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颇受现场观众欢迎。
作为压轴出场的牛歌,俗称打哩哩,是过去农民耕地时和牛交流的一种吟唱,阜宁牛歌原是农民策牛劳作时的特殊歌谣,或悠扬、或高亢、或感伤,记录田园生活的情感和味道,是淮剧文化的起源,被人们成为苏北“信天游”,阜宁县把这种珍贵的情感请到舞台上来,做一些抢救性的发掘,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再次传承下去。也让人们更加敬畏历史,崇敬先祖,尊重劳动。
演出现场,几位农民小哥的演唱激情饱满,跌宕起伏,农家妹子的务农舞蹈造型舒展朴实,情感丰富,十几人融唱功与表演为一体的牛歌组合,堪称是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牛歌记载曾经逝去的岁月,牛歌传承永恒不朽的精神。伴随激越昂扬的牛歌,愿这份记忆在我们心中永存,愿牛歌为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小康文化幸福指数,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注入正能量,增添新动力。
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阜宁牛歌,已从阜宁走向全国,进而正打造成享誉世界的乡土文化品牌。2013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朝闻天下”专题介绍阜宁牛歌,并播放了该县民间文化学会会长、牛歌发起人之一顾宝华的专题片“老顾的牛歌梦”,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牛歌传递的是当代人的一种难以释怀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