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高度决定精神高度

29.09.2015  18:29

              编者按  在刚刚落幕的第25届全国书博会期间,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举办的“红沙发”系列访谈在主会场太原及分会场大同、长治举办了11场活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阎真、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骏虎等嘉宾做客“红沙发”,畅谈阅读与人生、聚焦行业热点。本期特刊将这些重量级嘉宾的访谈一一呈上,以飨读者。

  对话写书人

      访谈嘉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朱永新

      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 严文蕃

      主 持 人:山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雨馨

朱永新(中)、严文蕃(右)做客“红沙发”访谈。赵旭东 摄

      参与本场“红沙发”系列访谈的嘉宾,是学术界、教育界的两位大咖。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推崇新教育实验,讲究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推出一系列课程,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儿童生活方式、缔造完美教师”等多种路径“来实现我们的幸福和完整”。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严文蕃对比中美阅读教育现状,认为美国更强调“读书为什么重要”。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朱永新有很多头衔,既是学者又是官员,但他更愿意被人称呼“朱老师”,更愿意做教育家。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新在哪里?朱永新是这样解读的:新和旧都是相对的,传统教育更多强调分数、强调考试,新教育实验则强调幸福和完整,这是最本质的区别。教育应该给孩子幸福。完整简单说就是身心统一。

      访谈现场还进行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永新教育之旅”系列丛书首发式,朱永新在现场这样阐释了“朱永新教育之旅”系列丛书的写作初衷:“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没有全民阅读作为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中国梦就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新教育实验为什么这么红

      作为教育研究者,严文蕃表示,研究者和实践者有着巨大差距,理论怎么变为实践,这是新教育实验最核心的部分。

      严文蕃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一直想问新教育实验为什么这么红。他认为:“是广大的实践者需要有一个能够改变社会教育现状的东西,而新教育实验所提出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就是很好的实践。”

      理论跟实践的鸿沟是全世界教育专家都感觉很头疼和困惑的问题。朱永新认为,一线的老师需要理论,但是理论很枯燥,理论和实践老走不到一起。应该说,新教育实验是把理论跟一线老师的实践行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

      有人说美国的学生学习负担不像中国学生那么重。怎么理解凌晨4点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还灯火通明这一现象呢?对此,严文蕃说道,这不是一个特殊现象,而是一个常态。

      美国更强调“读书为什么重要”

      朱永新已经连续10多年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设置这样一个节,对当下的中国有什么意义?朱永新认为,现在中国整个全民阅读水平相对比较低,就读书环境而言,比如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一个节日,它有两重意义,一是具有仪式或庆典的意义,用来营造一种氛围;二是用来唤醒、提醒。目前在中国,人均阅读水平远远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我们需要重视阅读问题。

      朱永新说道:“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我们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有将近3000所学校,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读书日活动,就是要唤醒、倡导全民阅读。孔子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代表人物,应该是我们崇敬的人。我建议将9月28日设定为‘国家阅读节’,就是希望更多人参与到阅读当中,这需要我们全社会不同的文化学者、出版界的朋友、图书馆一起来呼吁,就像这‘红沙发’系列访谈一样,通过不同的媒体传播出去,因为,阅读,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对于阅读,美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也有全民读书日。严文蕃介绍说,美国一直在致力于唤醒国民阅读,特别对儿童读书非常重视。最近一年,从国家层面,鼓励每个人通过网络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利用各种各样的朋友圈互相推荐图书,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拍成照片到网络上互相推介。

      对比中美对阅读的推广工作,严文蕃认为,美国更强调的是“读书为什么重要”。怎么推动孩子更有效地读书,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花了很大力气。相关部门每年都会让专门研究阅读的专家出一份报告,研究哪一种阅读方法最有效,然后在学校进行推广。

      读好书养成好“胃口”

      读什么很关键,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高度。孩子读乱七八糟的书,就像吃垃圾食品一样。这是朱永新的观点。

      “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事,读好书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个人的好‘胃口’,品位上去了,以后他自己就会找好书看。”朱永新说道,个性化读书同样也很重要,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喜欢历史,有的可能天生喜欢文学,如果让一个人自发地、不知所措地寻找图书,他的时间就会浪费,所以读好书是前提。读好书的基础也是尊重个性。

      朱永新有微博,没有微信。他每天早晨5点起来之后,会在微博上发些原创,大部分都和读书相关,他还每天推荐一本书。他在新浪和腾讯的粉丝加起来有900万左右。“通过微博推荐图书,这本身也是在进行阅读推广。”朱永新说。

      严文蕃微博、微信都有。在他看来,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不可能静下心来像古人一样,点上一炷香,安静地看书。

      “碎片式地阅读也是可以的。重要的是看作品,不是看现象。”严文蕃说,现在的孩子都在玩手机,电子书大多数通过手机来传播,这种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目前,我们最热门的研究项目就是怎样把游戏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其实,玩游戏也是一种能力。”

      朱永新认同严文蕃的观点。但他表示,不主张、不提倡儿童过早地碎片化阅读。在他看来,一个儿童如果被手机、电视、电脑鲜艳的色彩和快速变化的画面吸引以后,很难培养一种宁静的心态,儿童的专注和宁静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主张先通过纸质的阅读,让他有相对专注的一种品质,然后逐步逐步过渡到手机、电视。”朱永新认为,不管怎样,适度阅读是有好处的,无论是读纸质书还是网络阅读。最关键的不是通过什么媒介阅读,而是真正读什么和怎么读。

      谈到读书,实际上是读两类书,一类书是为了满足学习,对知识的渴望而来读;另外一类书,更多的是以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阅读。

      “兴趣是多元化的,感兴趣的可以碎片化阅读,但是如果把知识类的东西做成碎片化阅读就错了。”在严文蕃看来,有些东西一定要安安静静地阅读。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