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们能成为高尚的人"江苏书展"致敬作家"受追捧

10.07.2016  09:20

  新华报业网讯 正在扬州举行的第六届江苏书展,首次推选曹文轩、刘东、格非为“2016江苏致敬作家”。曹文轩是盐城人,北大教授,2016年获得安徒生奖;刘东是徐州人,清华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发表过著译作品17种,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格非是丹徒人,清华教授,“江南三部曲”获第九届矛盾文学奖。书展上,3位文坛名家忙着签售、对话、演讲,并走上“全民阅读大讲堂”,受到众多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书展上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记者为此专访3位作家,请他们在多重视野下,畅谈读书风尚,剖析读书意义。

  江苏书展开幕首日,最美书店“钟书阁”在扬州开门迎客。

  “一二十年前,我们到欧洲去旅游,在火车上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安静地看书。我第一次到德国去时,一说话就受到警告,讲话声音不能大,车厢里特别吵,大家都要看书呢!”谈起读书的风气,格非说,“这些年,中国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大量的公共媒体和政府组织,都在引导大家读书、学习,这非常重要,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阅读,我们能成为高尚的人。”一向温文尔雅的曹文轩,谈起读书的意义,一下子显出了几分激动。他强调,阅读与不阅读区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这个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景,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尽的荒凉。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进行有效阅读?格非说,“还是要强调经典的力量,好作品要一读再读,要学会重读。年轻的时候读不懂,到了一定时候原来不理解的东西自然就理解了。”另外,格非提醒,读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读书固然重要,但广义的读书更加重要,“最大的学问是了解世界了解人,人生是一部大书,沈从文一直教导我们说,这个世界是一本大书。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潮流,那么,我们的阅读如何体现这样的文化视野?对此,对中西文化有深刻研究的著名学者刘东强调,“你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要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而正是因了这种对话和互动的关系,我们头脑中的中国性才有了更多的能动性。”谈到这个问题,刘东显得忧心忡忡,他认为,长期以来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主宰着很多人的思想意识。“我们的教育还是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这样,很多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其实就是单向性地、一股脑地被动接受,我们就根本不能指望他们创新。我在北大教书的时候,连续几年全国状元都是在我名下,最后博士论文题目都是我给的,他们找不到,他们最大的本领就是应试,谈到问题意识那是不行的。一个博士连论文选题都找不到,将来怎么可以承担中国下一代的创新任务?

  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各种思潮和观念纠缠着太多的矛盾和冲突。曹文轩从多个角度,呼吁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他强调,“只有阅读,我们才能变得富有、高贵,有情调,有境界,也才能成为一个心境淡泊、姿态优雅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链接

  阅读组织分享“书香

  9日,第六届江苏书展上,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全民阅读办、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在扬州联合举办大运河沿线城市社会阅读组织经验分享会。200多位优秀社会阅读组织分享交流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经验和创造。会上,中国图书评论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先生作了辅导报告,社会阅读组织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大家认为,全民阅读重在全民参与、贵在全民共享,必须让群众在参与中有更多获得感。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