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悦读 气质版“书香江苏”呼之欲出
南大院士谈悦读,为何获王岐山书记点赞?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何连续三年倡导“全民阅读”?
3月10日,南大的“悦读经典计划”引发江苏代表们的热议。就在当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刑定钰以该计划为例,介绍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举措。他的发言,获得了在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点赞。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大的“悦读风”,其实是江苏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一个缩影。再过一个多月的4月23日,是第二个“江苏全民阅读日”;7月份,第六届江苏书展将在扬州举办……对读书之人、爱书之人而言,面对这一连串的书香福利,只怕要目不暇接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连续三年倡导全民阅读。而当下,一个气质版的“书香江苏”,已经呼之欲出。
南大院士谈“悦读经典计划”
王岐山书记点头赞同
“我在南大从教几十年,感受到过去的学生十分注重专业知识,但知识面不太广,文科同学缺少科学素养,理科同学缺少文化素养,习惯于网络文化的快餐。”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刑定钰说,南京大学的“悦读经典计划”改变了这一状况。
听到刑定钰院士的发言,坐在对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点头赞同,并提出,“悦”读不仅要用脑,还要用心。而王岐山书记对他的称呼,也从“教授”到“院士”再到“老邢”,这让他感觉很亲切。王岐山书记就这个话题谈了挺长时间,“代表们发现,他不但读了很多书,而且十分倡导读书。”
就在前一天晚上,刑定钰院士还在与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南大校长陈骏商量,第二天的发言,最先跟代表们分享什么。最后,“悦读”成为首选。
2014年,南大启动“悦读经典计划”。由师生从180多本中外经典著作中选出60本,包含文学与艺术、自然与生命等六大单元,每本由一位导师牵头负责组织研读。同时,还设悦读通识学分2至4个,计入必修课程。
南大校长陈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学生学会深度领会一本书的精髓,保留人类的阅读习惯,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
南大正与凤凰集团译林出版社合作
邀请一流作者到校与师生交流
南大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是“悦读经典计划”文学与艺术单元的主持人,在该单元中,入选的书目有《唐诗选》《红楼梦》《呐喊》《彷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世说新语校笺》等10册。
从上学期开始,文学院的10位知名教授,分别担任这些经典书目的导读老师。“每个老师都对这些书籍或者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他们一学期会开8-10次课,用1-3次课的时间跟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剩下时间则让学生充分阅读,并在校园网上在线交流和答疑。”
一学期下来,阅读类的通识课很有人气,“本学期,来报名上通识课的就有100多个同学,学数学、物理、化学、大气的同学都有来听课的。”
南大教务处处长邵进介绍,目前,南大还在跟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译林出版社联系,引进6本牛津通识读本,“这些读本都是全球知名领域的大牛写的,由译林出版社翻译过来以后,就引进到南大的图书馆,学生们可以享受这些国际一流资源。”
邵进说,南大目前还正在跟这6本读本的作者联系,邀请他们来南大与学生交流,开设短期课程或是讲座,其中一位已经确定将于今年5月抵达南大。
从校园书香到社会书香
其实,南大所推的“悦读经典”,只是江苏各高校浓郁读书氛围的一个缩影,更是江苏推进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
南京高校林立,图书馆里更是卧虎藏龙。在南大,有堪称“一页一两黄金”的宋版书;在南中医,有明代太医教科书《杏苑生春》;在南师大,则有隋代三卷本的《敦煌经卷》……这些丰富而宝贵的图书资源,正越来越多地随着校门的打开、馆门的打开,将更加浓郁的书香,传播到公众面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是社会资源,应该向社会敞开。”陈骏表示,目前南大已经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不过,考虑到目前大学图书馆座位有限,特别是考试季更是一座难求,所以暂时还做不到完全敞开,有效的做法是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期刊资源,让有相关研究需要,或者想借阅期刊、书籍的读者在网络平台阅读。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史梅介绍,目前,该馆已经可以有条件地向市民提供阅览服务,“市民只要出示身份证,登记后就可查看,但古籍等需要提前预约,社会读者可以在馆阅览。”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大学图书馆是国家投资建立,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除了学生,国民素质也要提高,所以当然应该开放。”杨震表示,大学图书馆应当向社会分享资源。同时,他提出,大学图书馆开放,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向社会开放的问题,这对高校管理者是一个考验,要学会如何兼顾校内师生的图书使用与社会需求的满足。他认为,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设置每天进馆的人流量,同时对开放的区域做出规定,来解决这一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如今大行其道的碎片化阅读,大多只是满足了‘低头族’一时感官的愉悦,无法带来思想的风暴、精神的洗礼。”熊思东认为,阅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但需要系统性的阅读,还需要有充分的阅读资源。大学拥有庞大的图书馆藏,怎样让它们变成全社会的公共资源?这既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有人力资源的投入、图书损毁的补偿机制等,多管齐下进行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
“高校图书资源远比社会上的要集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袁寿其介绍,早在几年前,江苏大学图书馆就已经向社会开放了。
具体做法是,江苏大学牵头,联合镇江其他几所高校,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与镇江市图书馆联网,实现通借通还。“市民只要办一张镇江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以借到这几所大学的图书。”
今年,江苏大学还准备把学校的图书馆变成一个社区型图书馆,图书资源将向附近的中小学、幼儿园开放。
从书店图书馆到江苏书展
除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图书馆,读书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渠道。最重要的是,有读书的氛围,又有可读的好书。近年来,江苏在建设经济大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大省的建设。尤其是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不但在全国最早出台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还通过举办江苏书展等各项大型活动,使得一个气质不凡的“书香江苏”呼之欲出。
江苏最早设4·23法定阅读日
2014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当年江苏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8.02本,较2013年的7.01本高出1.01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24本。江苏人爱读书,这是“传统”,更是精心培育的一股风尚。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也是第二个“江苏全民阅读日”。
2015年起施行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正式将每年的4月23日设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省人民政府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定期举办“江苏书展”。同时,鼓励在公园、宾馆、机场、高铁、地铁等窗口区域开辟书香气息浓郁的阅读空间。鼓励和引导高校图书馆和其他单位、个人的阅读服务场所创造条件向公众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2015年的江苏读书节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举办了400多项全民阅读活动,向读者新推荐了12本好书。
第六届江苏书展落户扬州
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市长朱民阳:
第六届江苏书展落户扬州
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除了阅读日、读书节,还有书展。今年7月,第六届江苏书展将在扬州举办。虽然离现在还有三四个月,但一想到美丽的古城扬州与满城书香,你是不是“身未动、心已远”?
“扬州自古崇文重教,读书、著书、刻书、藏书蔚为风气。”扬州市市长朱民阳对快报记者说,目前,有关江苏书展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记者了解到,江苏书展于2011年起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办,旨在推进全民阅读,前三届在南京举办。为推动更多城市开展购书、谈书、品书,2014年第四届由苏州承办,2015年升格为省政府主办,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
2016年的江苏书展则落户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时间初定为7月上中旬。届时,将开展一系列评书、荐书活动,与省局邀请作者、学者、名家来扬与读者互动,市、区、乡、村阅读活动,集中在一周左右时间内,会有200场以上。
第六届江苏书展落户扬州,被称作“天作之合”。近年来,“书香扬州”建设展露成效。“我对扬州这座城市,还有扬州广大市民,包括机关干部,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特别爱读书。”朱民阳说,“以文化人、以文化城”,已经成为扬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
扬州市民所享受的“悦读”感受,也格外让人羡慕。例如,在阅读设施上,扬州在不断拓展市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同时,建了16个一卡通分馆、60个流动图书服务点,还在城市东、中、西设置了4个24小时自助借还机,开通了手机掌上图书馆,这个四位一体图书馆阅读服务项目去年5月列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其次,各种读书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去年还举办了首届朱自清读书节,全年开展了140余项活动。
名家们的话,会让你爱上阅读
我们要学会在时代的快车上沉下心来
全国政协委员、全民阅读推广人、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
我们要学会在时代的快车上沉下心来
2014年在苏州和2015年在徐州举办的书展,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都去参加了,“效果非常好。”尤其是2014年,范小青作为全民阅读推广人,携散文随笔集《苏州人》亮相苏州,引来不少粉丝的追捧。
范小青那一代人,小时候是读文学作品长大的,那个年代书很少。而如今大不同了,可选择的书太多了,大家就拣一些实用的功利性的东西看,比如怎么成才、怎么炒股。此外,每个人都在不断刷新屏幕时,被信息的洪流裹挟着,马不停蹄,来不及思考与消化。
“我们要学会在时代的快车上沉下心来。”范小青说,这就需要阅读,慢一些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她认为,文学作品是全方位的营养,对整个人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在很多文学作品和读者没有互动,没有融合。而书展,就是一种很好的推介途径,“去年是在徐州,前年在苏州,书展现场都组织了很多活动,效果非常好。”
不上网,没有微博、微信,梁晓声的时间主要用于读书、写作、教学。
在他看来,如今人们不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算加上在网上读书的人,比例仍然不高。
梁晓声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中文。让他感到惭愧、纠结的是,中文系教出的学生,迈出校门后保持读书的习惯,成为读书种子的人没有多少。“经常有人让我给孩子推荐书单,我就想说,你们也受过高等教育,能不能给孩子列出一个书单呢?能不能跟孩子就读书的话题进行交流呢?”
梁晓声认为,打造“书香社会”,家庭是重要的突破口,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应该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父母要带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
父母要带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低头刷屏代替不了纸质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非遗保护专家田青:
低头刷屏代替不了纸质阅读
“当你手里拿着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与世界上最智慧的人交流。”田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民阅读要大力提倡,但是读书的方式很重要,要让年轻人不仅进行电子阅读,也都能有纸质阅读的习惯。
田青说,自从智能手机出现后,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年轻人阅读量少了,在欧美国家,也有同样的情况,“年轻人在地铁里、咖啡馆里,都是在低着头刷屏、刷屏。”他告诫年轻人,光是低头刷屏不可以,“这代替不了阅读。”(郑春平 金凤 陈兰兰 鹿伟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