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阅兵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国旗内含神舟飞船高科技

04.09.2015  08:45
空中护旗方队护卫国旗通过天安门广场 - 新浪江苏
陶炳兰在起飞前查看舱内状况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空中护旗方队护卫国旗通过天安门广场 陶炳兰在起飞前查看舱内状况 抗战老兵乘车方队

   揭秘1

   时速180公里飞行完好无损,国旗内含神舟飞船高科技

  中国利用神舟飞船返回着陆的降落伞技术制造了巨幅国旗和军旗。阅兵中,直升机悬挂着这两面旗帜,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飞过天安门。国旗长9米、宽6米,军旗长7.5米、宽6米。这是中国首次悬挂如此巨大的旗帜,以如此高的速度飞行展示。要让国旗、军旗在高速飞行中迎风招展却完好无损,其实并不简单,这曾是一大难题。

  在距离阅兵还有一百天左右的时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接到了援助请求。当时,巨幅红旗高速飞行时破损、展示效果差的难题,已经困扰了阅兵筹备单位数月。作为中国唯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制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立即组织降落伞专家对红旗开展研制。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阅兵红旗项目负责人江长虹说,阅兵时挂在飞机钢索上的红旗会受到巨大的气流冲击,承受的风力超过超强台风。“日常使用的红旗在这种风速下马上就会被撕成布条。

  但是,阅兵保障单位提出了红旗不仅不能随意摆动,还要处于舒展状态,并且高速飞行后丝毫无破损的要求。

  江长虹说,每一个时刻红旗的摆动形状都完全不同,对应的每一个形状下风吹在旗面上的力也是不同的,必须计算清楚每一时刻风吹在红旗上每一处的力有多大,这就是流体力学问题。红旗受到风吹的力后,又需要马上计算清楚红旗会怎么摆动,这就是固体力学问题。

  计算后,专家们开出了“药方”:首当其冲的是限制红旗的剧烈摆动,其次是改用新型合适的材料,最后是提高缝纫和卷边处理的精良度。

  红旗采用了与神舟飞船降落伞一样的特制布料。江长虹说:“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降落伞可承载重达3吨的载人飞船返回舱,降落伞折叠起来还能放入一个大号的行李箱。如果用此种布料做一件衣服,比一个鸡蛋还轻。

  但是,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红旗太透光,飞行起来的展示效果不好。因此,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请专门的材料研制厂家在布料上涂了一层特制涂料,既使红旗的透光性恰到好处,保证了地面远距离观看时的鲜艳度,又使红旗有很好的防雨能力,足以应对中雨、大风等恶劣天气。

  红旗很大,没有那么宽的整片布一气呵成,因此用了航天降落伞缝纫技术,将七片布料拼接而成。如果按照航天标准制作服装,穿几十年也不会开线。

    揭秘2

   陶炳兰:第一个飞过天安门接受胜利检阅的将军

  作为第一个驾驶战机通过天安门接受胜利检阅的共和国将军,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副部长陶炳兰,为了这飞过天安门的短短十几秒,已经带领麾下战鹰一丝不苟地训练了100多天。

  胜利日大阅兵,出现在天安门上空的直升机数量为历次阅兵之最。陆航部队的主战装备——直-8B、直-9、直-10、直-19首次以“全家福”形式集体亮相。

  担任护旗方队领队长机的陶炳兰说,这次陆航部队参加阅兵鲜明地体现为“四多四大”:直升机数量多、参加单位多、机型多、创新点多;技术难度大、组训难度大、保障难度大、安全压力大。

  首次组织直升机挂旗飞行,首次组织“70”纪念字样飞行,首次组织百架直升机机群编队飞行——在陶炳兰率领下,来自全军陆航部队的飞行骨干累计进行了1万多个小时的高强度严格训练,最终圆满完成了阅兵任务。

  “这其实是一次不是实战的实战化检验。”陶炳兰说,经历了这次高难度的阅兵飞行训练,对部队战斗力是一大提高,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骨干人才。

    揭秘3

   为什么“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打头阵受阅

  此次阅兵“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打头阵受阅,由300余名国共两党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这是什么原因?

  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这是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宇介绍说,往年阅兵分列式“打头阵”的多是三军仪仗队,这次抗战老兵率先受阅是共和国阅兵史上空前的壮举。为保卫国家流血牺牲的老兵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珍贵、最应该被尊敬的群体。让抗战老兵“打头阵”将会对提升民众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强化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表达对抗战老兵的尊重,备受瞩目的两个抗战老兵方队乘坐敞篷车,由国宾摩托车拱卫在前、后、左、右,呈箭头状护卫进场。通常只有外国元首来访时才会启用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属于“国礼”级待遇。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