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于微观中抓重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虽然距离正式的纪念活动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新闻媒体的报道已经开始升温。同题报道最能考验新闻媒体的采编水平,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根据通讯社的通稿进行编发。
6月24日,国内数家纸媒报道了抗战阅兵的消息,新闻源自新华社的通稿。笔者对比了《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华商报》《成都晚报》《东南快报》和《长沙晚报》7家报纸的同题报道,觉得以《长沙晚报》的报道最值得称道。
丰富均衡有重点
报纸作为新闻纸,所报道的内容要具有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重要性最受公众青睐。通常,单一的新闻事件,主题集中,编辑不必为选择突出什么而犯愁。抗战阅兵的新闻,虽然阅兵的重要性毫无争议,但还有习近平总书记要为抗战老兵颁发纪念章的信息。多数报纸的编辑把目光对准了阅兵活动。这样的内容选择当然没错,只是从重要性的角度看,国家领导人在阅兵期间的具体活动,则更值得突出。《长沙晚报》的编辑选择这个事情为重头戏,在版面的显眼位置,用醒目的标题突出给老兵颁发纪念章的消息,微观的内容选择更具针对性,避免了阅兵消息过于宏观的问题。
此外,编辑也兼顾阅兵活动的安排,以“三大看点”为题,集中展示“抗战胜利日大阅兵”“阅兵方阵内涵丰富”和“四个‘首次’特点鲜明”等丰富内容。
对于尚未到来的重大活动,纯事实性的信息,公众未必能普遍理解其中的含义。编辑以“专家解读”为题,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专家解读,专家的身份很重要。谁是最合适的解读者,出现在报道中的专家,确实比较权威: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曲睿,中国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新俊。这些专家的释疑,有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和其他媒体不同的是,编辑还配发了新华时评的评论文章,并配有微博网友的跟帖评论。这样的安排,把媒体的观点和民间观点同时展现,更具可读性。美中不足的是,新华时评也可能是通稿,如果是《长沙晚报》约写的独家评论,效果可能更好。
简洁美观有动感
好的报道,还要有简洁美观的版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美感。虽然其他报纸的同题报道也在版面的美观上下了功夫,笔者觉得《长沙晚报》的版面编排同样略胜一筹。
这个报道在版面的天花板位置,用日历小方格的形式,把抗战纪念活动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非常醒目地排列出来。持续4个月的活动,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7月7日、9月3日、9月3日前后、9月18日、10月25日前后、12月13日等6个特殊日子及其相关安排。版面顶端、横向排列,简洁醒目的效果非常明显。6个方格不足以填充通栏,于是编辑在右侧的空白处,用鹰状战机图进行填补。这样,版面有了动感。
版面讲究对称和平衡。《长沙晚报》的这个版面,在主标题下方,左侧是习近平颁发纪念章和阅兵三大看点,右侧是专家解读和评论文章,中间使用了插图的方式,用条形图介绍阅兵活动的具体安排。对称符合美学要求,这样的编排增强了版面的视觉效果。
此外,版面的文字内容有限,编辑在版面的下方添加了阅兵示意图和抗战军人的雕塑图。依据内容的丰富和不足,图的大小随机调整,使得图片和报道内容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