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上高速”凸显黄金效益
12月2日,经过17个月试运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进入正式运行阶段,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全潮,5万吨级散货船、油船乘潮双向通航以及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减载乘潮通航。
据了解,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是对太仓至南通段(56公里)实施航道治理,结合疏浚措施,实现12.5米深水航道从太仓(荡茜闸)上延至南通(天生港港区)。
记者最近连续走访多个沿江港口得知,17个月的试运行,让南通、常熟等深水航道沿线港口因“12.5米”受益颇多。去年7月12日,深水航道交工验收后的3天,首条吃水11.5米CAPE型船舶“首荣和谐”轮安全顺利靠泊南通港口集团有限公司404#泊位。南通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任晓健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中旬到今年9月底,该公司共作业吃水超过10.8米船舶324艘次,3—5万吨级船舶109艘次。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是苏州地区的主力电厂,年耗煤量1290万吨,主要通过秦皇岛或天津港,由海运经长江口进入长江下游航道运达3个专用煤炭散货码头,由码头专用卸船设备卸运后供发电机组使用。公司副总经理杭桂南介绍,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一个年度周期,老煤码头共计停靠泊110艘煤船,载煤量448.055万吨,相比3.5万吨煤船,节约运输费费用2464.3万元。“配合深水航道投入2300多万元改造码头,虽然投资大,但一年就收回来了,真是黄金效益!”杭桂男说。
“本来指望今年保本就不错了,没想到还实现了迅猛增长,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5%。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南通一德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峰说。12.5米深水航道开通后,虽然整个国际航运形势不理想,但深水航道带来的效益十分明显,该公司主要作业的巴拿马型船舶平均载货量从4.8万吨提高到5.2万吨。随着长江深水航道的开通,支线航道也得到拓深拓宽,跟主航道一样,实现了无缝衔接。
常熟市政府口岸办公室副主任金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吃水11.8米以下的大型船舶可满载进出常熟港,极大提高了常熟港航道通航能力,释放了航道潜能。据统计,2014年度,进出常熟港船舶中5万吨级及以上的有162艘次,较2013年度的110艘次提升了47%。南通市港口局规划建设处处长张建强向记者报出这样一组数据:深水航道太仓至南通段开通一年来,进入南通水域的5万吨级以上船舶超过2000艘次,大型海轮单船增加载重量约8000吨,在南通中转的主要干散货6840万吨,节约直接费用6.7亿元。
据估算,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后,航道通过能力将增加50%以上,直接拉动沿江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约238亿元;船舶大型化后,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21.6万吨,减少碳排放量65万吨;同时还可提高深水岸线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的运能大、污染小、成本低、占地少等优势。
目前,我省沿江港口承接了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转运物资,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型企业所需的90%的外贸原油、70%的外贸铁矿、20%左右的集装箱都通过江苏沿江港口中转。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出海口距离缩短400公里,经我省沿江港口转运或中转物资将更加便捷,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利于形成长江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新格局。未来,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南京以下港口群将成为国际海港,大大提高长江江苏段货运通过能力,增强沿江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功能,加速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向江苏沿江临港地区集聚。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任建华介绍,二期工程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建成。目前所有施工作业面已经全面铺开,累计完成软体排铺设超过400万平方米,占总量的40%,抛填袋装砂近60万立方米,抛石20多万立方米,完成产值8亿多元。
本报记者吕妍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