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
11月1日晚,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的文化盛会——2014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张家港开幕,第六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文化艺术节同时拉大开幕。开幕式还对第五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进行了颁奖。随后,一台台大戏将轮番展演,为观众奉上一出梨园盛会。
9台大戏展演 梨园风光多彩
今年的长江文化艺术节,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接地气。艺术节继续“俭”字当头,更加突出了“弘扬长江文化,展示长江风采,共享长江文明”这一主题,注重展示长江文明发展轨迹和区域特色,推动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和传承。
柔和抒情的唱腔,精美悦目的布景,锡剧《杨家碾坊》将一个旧时代纯真女孩对爱情的憧憬、迷茫和伤痛演绎得淋漓尽致。11月1日晚,根据沈从文小说《三三》改编而成的锡剧《杨家碾坊》,作为江苏省文化厅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剧目在第六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首演,为港城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78岁的汤阿妹住在张家港花园浜四村,当晚和邻居一起从家里走到保利大剧院观看锡剧《杨家碾坊》。“我平时就特别喜欢锡剧,孝顺的儿子得知开幕式上有锡剧,就给我买了票。”一个多小时的精湛演出让她非常享受。“不愧是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市艺术中心主任董红主演的,演得非常到位,舞台也很优美。”汤阿姨连连称赞。
在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的舞台上,精品好戏不断。在两年一届的第六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精品大戏展演活动中,从10月31日到11月11日,来自长江流域湖南、西藏、贵州、湖北、青海、上海、四川、江苏八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剧团,将带来9台富有地方特色、融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戏剧精品。其中话剧《解放!解放!》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化剧目奖,秦腔现代剧《田青春》获中国文联优秀剧目奖,湘剧《谭嗣同》获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此外,还有花灯剧《严寅亮与颐和园》、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沪剧《小巷总理》、川剧《尘埃落定》、锡剧《革命天子》等一批优秀的戏剧将一饱观众眼福。
巴蜀瑰异、荆楚雄迈、吴越清雅,不同的戏剧共聚一台,争奇斗艳,淋漓呈现,充分展示了长江流域戏剧艺术形态的丰厚性。“这些长江流域的精品戏剧不仅要在市区演,还要到乡下的小戏楼演!走近基层百姓,得到大家的喜爱,才能使长江流域的戏剧剧种,更具有生命力,更蓬勃发展。”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光表示。
打造戏剧品牌 传承戏剧文化
11月2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长江文化促进会、张家港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研讨会暨长江文化交流座谈会在张家港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戏剧理论建设与当代戏剧传承发展”为主题,围绕“戏剧理论如何促进院团剧目建设及人才培养,当代剧团管理的现状与思考,当代戏剧评论得与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剧评论”四个分论题,国内多名戏剧研究专家各抒己见,为我国戏剧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为张家港戏剧艺术创作提供了实际的理论指导。
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该奖项始于1997年,每两年一届。第五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从今年4月开始征稿,共有55家单位报送了158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来自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过严格的评奖程序,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惠柱的《中国戏曲与现代文化》等9篇文章获得本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
自2004年以来,张家港成功打造长江流域戏剧节活动品牌,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剧目。至本届艺术节,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已举办六届,演出90余场长江流域最具特色的地方戏剧。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整合各地的戏剧文化资源,变地方剧种传统的、封闭的发展模式,为开放的、整体联动的发展模式,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戏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表示,张家港市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站在了文化建设的最前沿,其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连续11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有效保护继承了传统的戏剧文化,坚守住了植根乡土民间的千年民族文脉,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持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高地。同时,也构筑了长江文化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令异彩纷呈的长江文化更加枝繁叶茂,绚丽多彩。
对于张家港为戏剧艺术所作的贡献,季国平表示称赞,“张家港通过长江文化艺术节,特别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戏剧节,将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和戏剧串联起来,有着令人钦佩的胸襟,这不仅是对长江文化、戏剧艺术的一个推动,更体现了张家港在抓经济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编辑: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