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摸底长江下游"体质" 建言沿江河长协同治水
中新网南京1月14日电 (记者 朱晓颖)13日,江苏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创新研究院院长肖洋在江苏省“两会”期间建言,“长江大保护”不能“单打独斗”,可借助沿江“河长”协同治水。
去年4月到去年9月,肖洋和民革江苏省委10多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委员一起,实地走访了南京、苏州等多个长江沿岸城市,对长江下游江苏段防洪能力、岸线利用、水体环境、生物资源、水环境管理等一系列关乎长江下游的重要“体质”指标进行摸底,完成了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一些老的痼疾还存在。肖洋观察到,在水环境管理思路上,流域之间的跨界管理手段较缺乏,水环境保护跨部门联动机制不完善,有“多龙治水”现象。岸线利用不尽合理,违法成本小、执法难度大,非法侵占岸线、倾倒废弃物等现象时有发生。
“也有新问题‘露头’,如新出现的污染物无法被现有手段监测,偷排乱排从明转暗,突发性污染风险多元化等。”肖洋说。
在民众最为关注的水环境方面,肖洋介绍,近年来长江下游江苏段总体水质逐渐好转,干流10个断面Ⅱ类断面数由6个(2015年)增至9个(2017年),但中小河流水质仍然较差。下游水环境风险源头多,沿江分布着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码头。一些饮用水水源地,同各类危重污染生产储存集中区交错配置,水运航道穿过水源保护区现象较多。
对全盘问题,肖洋建议“整体对待”,建立下游沿江八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水质改善“断面长”制,由市县党政负责人担任“断面长”,绷紧生态环境质量这根“弦”。长江干流所流经的11个省市,由“河长”协同治水。
他建议做“顶层设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岸线利用、交通发展等规划“多规合一”,确保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转型发展工作统一进行。
“污染在江中,问题在岸上。”在他看来,守住生态“红线”、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环境执法不在一朝一夕,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