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打造长效机制,苏州铜仁扶贫协作走在前列
紧扣优势互补关键节点 打造扶贫协作长效机制
互惠共赢,苏铜扶贫协作走在前列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江苏省苏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5年来,苏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5亿元,实施美丽乡村、教育扶持、产业园区共建、农业产业化、劳务协作、人才培训等六大类112个帮扶项目;108家江苏企业到铜仁投资兴业,到位资金135亿元;去年,铜仁·苏州产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2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从2015年起,苏州每年选派教师、医生、艺术家、名导游、专家教授至少各100名,到铜仁市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今年,已有477名铜仁求职者通过劳务输出在苏州实现就业……
一组组数据生动展现出苏铜扶贫协作各项举措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两地走出了一条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扶贫协作之路。2017年,苏铜扶贫协作被评为“好”等次,走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前列。
产业合作,
提升铜仁自我造血能力
10月30日,记者来到由苏州市吴江区与铜仁市印江县携手打造的印江经济开发区“两江”产业园。在首家落户企业印江铁近科技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埋头给外径仅5毫米的微型轴承装弹珠。
“公司总部在苏州吴江,今年5月签约入驻,9月安装调试设备,10月就开始生产了。”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永根说,铁近产品加工精度可达到头发丝的1/10,居国内领先水平。微型轴承组装环节靠人工,而印江的人工成本较低、营商环境也不错,双方一拍即合。印江峨岭街道小云村精准扶贫对象邹继燕因此放弃了外出打工念头,选择到家门口的铁近公司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日子过得踏实。”
“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产业合作,建立企业参与扶贫协作的长效机制,是苏铜扶贫协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苏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江苏对口帮扶贵州铜仁市工作队领队查颖冬说。他的名片另一面印有“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字样。
2013年以来,铜仁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仅去年就有34家东部企业落户铜仁市,完成投资48.9亿元,带动796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今年又有铁近机电等8个苏州工业企业、新兴产业项目达成落户协议。
2015年5月以碧江经济开发区为基础成立的铜仁·苏州产业园区,堪称苏铜两地产业园区共建的“领头羊”。园区初步形成特色食品、医药用品、轻工用品、大数据产品四大支柱产业。今年以来,苏州10个县级市(区)有关开发区分别与铜仁市10个区县的经开区签署了园区共建协议。
“我们这个项目找到了两地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入驻铜仁·苏州产业园区的同德药业副总经理缪兴华兴奋地说,贵州是中药材大省,江苏是中医药大省,利用铜仁的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销往江苏,这几年该企业产值呈跳跃式增长——2015年5月项目投产,2016年产值就达4000万元,去年增长到6000万元,今年差不多能达到1亿元。中药加工很多工序靠人工,其130多名工人人均税前月工资达5500元左右。
通过建立与贫困村集体、贫困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财政帮扶资金和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铜仁市思南县翟家坝生态茶园苏州援建项目上得以充分展现。这个项目运用苏州帮扶资金400万元、当地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采用“村集体+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新种植1000亩安吉白茶。
翟家坝村村支书李奎算了一笔账:虽然白茶一年半后才有产出,但今年农民通过出租土地每亩已有200元租金收入,全村80多位老人、妇女在茶园打工,每天每人可收入80元。“所以,今年我们村就能从‘贫困村’队伍中出列。”
“黔货出山”与“铜货入苏”也风生水起。今年以来,铜仁市已有茶叶等十余个种类的特色农副产品进入苏州市场,累计销售额达1300余万元。去年,苏州来铜仁旅游人数达27万人次,同比增长35%。
劳务协作,
助推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10月29日,在铜仁·苏州人力资源市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远程视频招聘会吸引了记者目光:一位小伙子正与前面大屏幕里的一位女士进行对话,仔细询问职位、工资待遇、公司发展前景……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任青松说,这边10位应聘者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而招聘单位是苏州阔地教育。
分别于今年6月、9月建成的铜仁·苏州人力资源市场与远程视频招聘系统,是苏铜两地人社部门为加强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精准做好劳务对接而共同搭建的新平台。“以前,举办招聘活动都是在室外广场摆摊子;现在,招聘单位和求职者进场操作,每周五定期举行招聘会,既规范又有效率。”任青松说,新平台建设资金来自苏州,仅前期硬件投入就达100万元。
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去年以来,苏州市帮助铜仁市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培训2512人次,在当地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7场,179家苏州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5618个,达成就业意向两千余个。双向设立苏州、铜仁市级和各县级市(区、县)级劳务工作站,为苏州用人单位和铜仁求职者牵线搭桥。
两地政、校、企合作也有序展开。去年,苏州市人社部门先后组织了科沃斯机器人等9家苏州知名企业与铜仁职院等4所高校、5所职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昆山仁宝集团等优质企业与铜仁6所职校合作开办了“昆山班”,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
去年新建立的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今年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护理学院签订了专业学科共建协议。“苏铜扶贫协作的开展,为我们这个零起点院校较快发展提供了良机。”学院副院长吴少华感慨地说。该院青年老师被分批派往苏州培训,学院还与苏州雷允上药业集团等3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今年招收的中药专业学生已被他们全包。
以人为本,
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苏铜扶贫协作坚持以人为本,在“人”上做足了文章。
两地党政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已制度化。2015年以来,苏州市派出29名党政干部到铜仁市挂职,铜仁市则向苏州市派出挂职干部62人。
杨亮就是苏州市派往铜仁的一名挂职干部,担任万山区委常委、副区长,跟记者说起如何创新“铜货出山”模式、推动铜仁农特产品走进苏州市场时,显得十分熟稔。
铜仁市江口县人民医院一楼3个诊室门口,挂着“吴门医派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铜牌。走进其中一个诊室,来自苏州中医医院的主任中医师、骨伤科专家邹吉林正给一位土家族老大妈看病。医院院长陈晓勇告诉记者,近两年来苏州中医医院先后有6批次13位专家来院开展3个月以上帮扶,开展各种手术150多例,帮助开展新业务10项,指导医院成功申报了4个科研项目。
与此同时,苏铜两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也正全方位密集进行。仅去年,苏州就选派了218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铜仁市开展支医、支教、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今年以来派出支教、支医的一线教师和医护专家分别达到495名、126名。
“我们十分珍惜能结上苏州这样一个‘好亲戚’。”铜仁市副市长胡洪成说,苏州对口帮扶铜仁相关工作可用三个“真”字概括: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处处体现出亲朋好友般的真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彰显着东部发达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胸襟和气度。
本报记者 吉强
原标题:互惠共赢,苏铜扶贫协作走在前列
标签:
编辑: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