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满月”
在“满月”之际,记者了解到,首月,长三角区域共接受报关单申报261.34万票。其中,企业选择在上海海关申报116.58万票,在南京海关申报53.76万票,在杭州海关申报8.09万票,在宁波海关申报31.40万票,在合肥海关申报1.97万票。
改革后,通关效率的提高十分明显。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每个月都有20多票货物从上海、苏州等口岸海关进口。公司物资部物管课梁磊介绍说,以往在南通报关、放行后,仍然要到其他口岸海关进行实物验放操作,现在长三角区域实行通关一体化后,几分钟即可通过海关审核,足不出户办好手续。同样采用一体化通关模式的盐城国际妇女时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做了测算后发现,如今企业不仅通关速度大幅提高,用于场站、运输等方面费用较以往降低25%,全年将节约近百万元。
“我们将各种通关模式的费用作比较后给客户看,有10多家企业已经采取通关一体化模式了,大客户成本下降尤其明显。”苏州嘉航物流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陆玲玲对记者说。为了适应改革变化,该公司还对业务结构、运输车辆、人员安排等做了相应调整,尝试不同业务点统筹集拼车辆,以降低物流成本。记者了解到,运行首月,无锡海关辖区内三分之一报关单位代理进出口客户参与了一体化通关试点。
为保证改革顺利,避免企业往返奔波,同时启用的长三角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24小时运行,并与“12360海关服务热线”建立了无缝对接。9月22日,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有一批货从上海浦东机场空运出口,但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报关单却没能自动放行。金陵海关驻禄口机场办事处及时联系应急协调中心,进行人工放行操作,保证了企业货物及时出运。浦东机场海关因此对外公告,提醒企业空运出口货物暂时不能按区域通关一体化办理。
陆玲玲告诉记者,实际试点下来,不需查验的货物通关确实都蛮快的,但由于上海货量太大,需查验的货物检验检疫程序目前耗时还相对较多。“好在海关方面已在协调解决。”
南京海关副关长顾勤表示,下一阶段要巩固通关一体化运行首月的积极成果,结合实际业务运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继续开展分级培训,完善各类作业规范,逐步建立成熟的联络协调机制,切实使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进出口企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三角区域5个海关正在强化跨关区联系配合,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第二批7个海关的监管、风险、审单业务骨干,也已到应急协调中心观摩改革试点切换和业务培训,第二阶段改革计划即将启动。随着长江经济带其他7个海关进入试点,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覆盖整个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