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污染 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
高抒 戴雅萍 孙国庆 秦光蔚
新华报业网讯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 “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区域联防共护蓝天碧水。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如何做好联防联控呢?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生之痛。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同饮一江之水。本报联合新民晚报、新安晚报,在全国两会上采访代表委员,共话携手治污守护美好环境。
江苏
23个城市联手共护“青奥蓝”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蒙蒙
大气治理是区域性的,要认真执行长三角地区的联防联治。去年举办南京青奥会,对空气的治理是一次多部门跨区域有针对性的调控,开了全国大气治理的先河。在南京,为保障管控措施到位,环保部门向重点工业企业派驻工作组,对企业限产停产进行督查;市、区、街道三级工地督查组确保工地停工到位;交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大黄标车道路查处力度。南京之外,长三角“三省一市”其他22个城市联手为南京空气质量筑起“护城河”,“三省一市”共排出315家重点燃煤电厂管控名单和第一批179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管控名单,23个城市“抱团”保障南京蓝天。
青奥期间,长三角联防联控进入紧密合作的新阶段,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每日会商,信息共享,对及时研判、预警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这一机制将得以保留。特别是在项目治理、环境政策、准入标准、监测信息等方面来加强对接和共同治理,共同改善本区域的环境质量。
不越红线建立跨地区生物廊道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
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建议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实施纳入到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要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考核体系,并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对于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红线内生态环境破坏或生态功能下降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终身追究责任。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广泛和监督,建立公众参与的生态红线信息平台,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评估和考核过程的公开、透明。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划定了生态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同时也存在保护区“孤岛化”和生物环境“破碎化”等问题。希望建立生物廊道,连接破碎化环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迁移的通道,可以将保护区之间相连,从而减少“孤岛化”和“碎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如果一个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变得不适合生物生存,它们可以迁徙到其他区域。
用生态区建设消灭“城乡接合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
现在城市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派生出一系列的“城市病”。新型城镇化不能再继续走原来的老路。为了保障城市发展,应按照主城区的基础设置水准来建设一系列围绕主城区的卫星城,以吸纳更多的人进城。卫星城与主城区及其他卫星城之间要有足够面积的森林和生态园区,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生活品位所需要的。所设计的森林覆盖面积应充分考虑生态建设。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森林要有一定的植被多样性,森林的不同区块之间要有连通廊道,能够支持昆虫、土壤动物、鸟类乃至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结合卫星城和森林公园建设,要有计划地消除“城乡接合部”。与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相比,目前我们城市里浪费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太大。在日本东京湾沿岸,人口众多,拥挤程度甚至超过了江苏省,但那里的每一小块土地都是经过仔细规划,再小的面积,也要发挥功能(如公路边斜坡上精心种植的绿化植物)。这个经验我们应该借鉴。今后做城市和小区开发规划,一定要重视每一块土地充分发挥功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