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一片天 长三角区域如何联防联控大气污染?

14.03.2015  10:06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 “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区域联防共护蓝天碧水。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如何做好联防联控呢?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生之痛。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同饮一江之水。本报联合新民晚报、新安晚报,在全国两会上采访代表委员,共话携手治污守护美好环境。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吴剑飞 陈郁 仇惠栋 王赟

  新民晚报记者 姚丽萍

  新安晚报记者 吴碧琦 陈丽卿

  江苏

  23个城市联手共护“青奥蓝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蒙蒙

  大气治理是区域性的,要认真执行长三角地区的联防联治。去年举办南京青奥会,对空气的治理是一次多部门跨区域有针对性的调控,开了全国大气治理的先河。在南京,为保障管控措施到位,环保部门向重点工业企业派驻工作组,对企业限产停产进行督查;市、区、街道三级工地督查组确保工地停工到位;交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大黄标车道路查处力度。南京之外,长三角“三省一市”其他22个城市联手为南京空气质量筑起“护城河”,“三省一市”共排出315家重点燃煤电厂管控名单和第一批179家重点废气排放企业管控名单,23个城市“抱团”保障南京蓝天。

  青奥期间,长三角联防联控进入紧密合作的新阶段,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每日会商,信息共享,对及时研判、预警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这一机制将得以保留。特别是在项目治理、环境政策、准入标准、监测信息等方面来加强对接和共同治理,共同改善本区域的环境质量。

  不越红线建立跨地区生物廊道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

  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建议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实施纳入到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要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考核体系,并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对于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红线内生态环境破坏或生态功能下降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终身追究责任。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广泛和监督,建立公众参与的生态红线信息平台,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评估和考核过程的公开、透明。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划定了生态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同时也存在保护区“孤岛化”和生物环境“破碎化”等问题。希望建立生物廊道,连接破碎化环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迁移的通道,可以将保护区之间相连,从而减少“孤岛化”和“碎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如果一个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变得不适合生物生存,它们可以迁徙到其他区域。

  用生态区建设消灭“城乡接合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

  现在城市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派生出一系列的“城市病”。新型城镇化不能再继续走原来的老路。为了保障城市发展,应按照主城区的基础设置水准来建设一系列围绕主城区的卫星城,以吸纳更多的人进城。卫星城与主城区及其他卫星城之间要有足够面积的森林和生态园区,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生活品位所需要的。所设计的森林覆盖面积应充分考虑生态建设。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森林要有一定的植被多样性,森林的不同区块之间要有连通廊道,能够支持昆虫、土壤动物、鸟类乃至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结合卫星城和森林公园建设,要有计划地消除“城乡接合部”。与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相比,目前我们城市里浪费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太大。在日本东京湾沿岸,人口众多,拥挤程度甚至超过了江苏省,但那里的每一小块土地都是经过仔细规划,再小的面积,也要发挥功能(如公路边斜坡上精心种植的绿化植物)。这个经验我们应该借鉴。今后做城市和小区开发规划,一定要重视每一块土地充分发挥功能的问题。

  生态一体化需要法律来护佑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生态联防联控的新提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也顺应了百姓对于生态环境优良的期盼,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在为过去的一味强调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还债了。

  国家推出了长江经济带这个战略,有多层次的意义,就是依托长江这条母亲河,将长江沿线的各个单元城市串联起来联动发展,而这其中,生态联动不可忽视。

  就长江沿岸的发展来看,从经济上无疑是从东向西拉动,但是看生态保护方面,你就会有非常有意思的发现,西边城市就比东边明显做得要好。

  我们注意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实布局了很多产业,在这些密集的产业当中,有很多就并不环保,对中下游地区生态的保护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省份,反而生态文明发展的任务重。因此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上,应该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过程,很好地做好生态建设的立体化,由东向西逐步修复我们曾经破坏的生态环境。

  长江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需要制定一部有关生态联动保护的法律,哪些方面是禁止和不允许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一票否决,这样才能让生态联动成为可能,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若干年后不再去花更高的成本去修补生态旧账。

  好空气不能靠一个城市“单打独斗

  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清河区环卫事业管理处副主任孙国庆

  一有雾霾,空气一有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了。有时周边城市的哪个化工企业一开工,刺鼻的气味就随着风吹了过来,而一到季节转换,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也很明显。

  去年为了保障南京青奥会期间空气质量良好,包括淮安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实行了多项保护措施。

  为了管控扬尘淮安一半工地停工;为了管控工业污染石化、钢铁、水泥行业限产20%。这些联防联治的举措不仅保障了南京的空气质量,淮安也受益很多,天蓝了,空气也好了。

  不过,这些措施只解决了一时的空气问题,老百姓期待的是持久的好天气。治理空气污染,不能仅靠一个城市“单打独斗”,还要靠周边的省市一起控制一起治理,形成长效机制。

  共防土壤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

  “天蓝、地绿、水清”都是我们的生态建设目标,现在人们关注到了“”和“”的治理,其实土壤质量也至关重要,它关乎“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的健康;像城市土壤污染对城市地下水质量、空气质量也造成了威胁。

  治理耕地环境,改善土壤质量,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各省市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也缺少对加强土壤质量安全管理的联动。各地政府之间给予重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防治土壤污染。

  上海

[page title= subtitle=]

  长江两岸应整体规划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陈振楼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命脉,流域水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36%,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8%,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54%。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经济带一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流。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未能从整体上考虑流域产业的规划布局,沿江各省市纷纷将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企业设置在长江两岸,而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却相对滞后,导致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逐年加剧,流域生态安全和水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的城市,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刻不容缓。

  启动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

  大气是流动的,在所有制度空缺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区域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制度。近年来全国大范围的灰霾天气引发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人们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深度思索。环境污染越来越呈现区域(流域)性的特征,而这一区域(流域)性环境污染单靠某一地区努力,无法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需要整个区域齐心协力,形成联防联控机制。2014年1月,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国家八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正式启动。这个机制明确了“协商统筹、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的协作原则,建立起“会议协商、分工协作、共享联动、科技协作、跟踪评估”五个工作机制,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和淘汰等方面环境标准的逐步对接统一,推进落实长三角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预报预警、应急联动、联合执法和科研合作。

  安徽

  最大的联防就是执行统一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

  联防联控没有什么特别的“招式”,就是大家都按照新环保法的标准来执行。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最基本的就是按照统一的法律标准,严格执行。

  安徽目前已经加入了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安徽作为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员,对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非常重视,在工业污染治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燃煤小锅炉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整治以及加强环保执法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南京青奥会期间,安徽统一行动,在常规执法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停工、停产、限行等。青奥会期间南京的好空气,安徽的确出了很大力气,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想要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能够取得效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否则就会出现“宽松不一”的情况。就像北京的APEC蓝一样,除了北京治理外,河北、山东都需要严格控制。

  虽然有了新环保法,但仍需要城市群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比如一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状况了,应该及时与周边城市互通信息,大家才能共同防范。

  联防联控就像扫雪一样,如果大家都能“自扫门前雪”,履行好环保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联防联控才能看到实效,“路才能通。

  两省同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不是巧合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连松

  今年1月31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在省人代会上高票通过,这是8年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首次行使立法权。时隔一天,《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经江苏省人代会审议通过,并于3月1日起同步实施。这不是巧合,其实早在条例起草之初,长三角三省一市就已经就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达成共识。“条例的起草、修改,充分反映各方意愿,参与范围之广、人数之多、程度之深,在我省立法史上前所未有。省人大常委会就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区域立法协作,与长三角两省一市开展多轮对口协商,形成共识,落实到条例中。《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是我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协作立法的首个立法项目,因此条例内容包括了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当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等区域,建立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联防联控。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与长三角区域及其他相邻省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开展区域合作。大气污染源是移动的,哪个省单打独斗都只能独善其身,只有相邻的区域同时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今年3月1日起,《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同步开始实施,浙江省也将在今年启动相关立法工作。三省一市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本省的实际作出相关规定,下一步还可能就水污染防治开展立法协作。长三角三省一市已达成初步共识,每年将召开联席会进行立法协商。

  联防联治应有更大的政策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主委赵韩

  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3年来的建设过程,我们已看到联防联治的效果,但是进度仍需加快,补偿应有更大力度。环境问题涉及面很广,河流、大气、土壤污染,甚至是农产品污染,有一些是可以在一个省域内解决的,但有一些却是很难单靠一个省完成,譬如水污染。近年来中央也提出了一些联防联治试点,新安江流域就启动了生态补偿机制,经过几年的治理,新安江水资源保护效果显著,黄山市也拿到了国家的补贴奖励。作为新安江上游的安徽,为了保护新安江牺牲了黄山地区大量工业发展,牺牲掉的经济效益远远不止补偿额度,靠国家目前的补偿力度,长期来说可能还不足以弥补地方政府牺牲的经济效益,一旦地方政府承受不了这个损失,能否坚持还是一个问题。

  补偿机制毕竟也是有期限的,未必是长远的,且还缺少一些细节支撑。在关于具体扶持方面还没有涉及,我觉得国家不能给钱了事,方方面面都应该更加明确。希望在试点的基础上,由中央牵头或者是各省政府联合制定一些好的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尽快推开,使更多地方能够受益。而提到大气污染,我认为联防联治的难度相比治理水污染更加难。现在大气污染的三大污染源,无非是建筑扬尘、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我觉得国家还是要加强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例如新能源汽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排。同时,建筑工地也应全面使用除尘装备。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