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长三角一体化 专家建言南京江北新区找准区域定位
“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新审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意义。”6月29日,南京江北新区举办高质量发展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论坛。专家提出,各地要紧盯疫情之下区域发展一体化暴露的问题,找准区域定位,建好沪宁杭合科创走廊,赢得更大发展主动权。
以“一体化”降低要素流动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带来许多挑战和思考。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建议,把更多目光转移到被忽视的国内要素流动成本上来。
“实际上,国内要素流动门槛较高,只有通过区域一体化,才能削低这些门槛。”张京祥认为,过去数十年,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意在消除与国际之间要素的流动门槛,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对发展格局有新的判断。
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张京祥表示,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是城市发展最大的机遇。
一体化背景下,都市圈的重要性凸显。疫情冲击下,“只差一个零件不能复工”的现象频出,生产链、供应链受到挑战。“我们不可能把生产链、供应链的所有环节集中在一个城市,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发展都市圈。”张京祥说,面对新的发展背景,南京都市圈的建设要突破空间共享而把重点放在生产链、供应链的统筹布局上。
推动区域一体化,政府一定是最积极的因素,但也可能形成一定的阻碍。张京祥建议,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方面,政府应从积极作为转变为精准作为,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联动与平衡,而这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优势所在。
发展多个中心连成“科创走廊”
在区域经济中,中心即区域增长极。中心作用越强,对外围地区的辐射力越强,辐射范围越大。
“上海是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中心,但上海GDP只占长三角总量的16%,单靠上海一个中心没有足够的能力辐射整个长三角。”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应当是点状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合肥,五个点连起来构建沪宁杭合科技创新走廊。
洪银兴分析,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需要扩容,做大做强内核,形成新的经济板块——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而建立以“科创中心+高科技产业化基地”为核心的沪宁杭合科技创新走廊,就是核心区的定位。
洪银兴还提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江苏应该亮出自己的声音。江北新区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是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所在地,应该将其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区来培育。
长三角核心区的内核应当是发展要素和新动能,要有丰富的科教资源,要有强有力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这些优势,江北新区都具备。”洪银兴说。
翻开南京江北新区5年成绩单,洪银兴所说“优势”比比皆是: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超过100家,高企总数达1000家,先后引进60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外院士团队,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超过5000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即将分别达500亿元、1000亿元,新金融中心资本规模超过5000亿元,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首家海外科创中心在新区开建,亚洲最大基因测序基地在新区建成。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追赶
“经过5年发展,江北新区要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省政府参事蒋伏心抛出的这一问题,正是外界对江北新区的新期盼。他认为,江北新区要从追赶者跨越到引领者,形成自己的城市生态、城市文化,从而形成城市竞争力。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提出,江北新区要建设“四个城”,即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幸福之城、开放之城,创新之城为核心,成为南京介入全球创新城市网络的战略支点,以提升南京在全球城市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洪银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两种选择。一是打造高科技产业中心,如深圳;二是打造高科技创新中心,如中关村。江北新区可以结合两种选择,重点发展头部经济,这里是创新策源地,应该是集聚新思想、新科技的地方。
杭州去年发布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决定,提出到2035年,杭州都市圈同城化、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成为长三角南翼最强劲活跃的核心增长极。
长三角南翼蓄势待发,专家呼吁长三角北翼建立以苏皖合作为主体的示范区。“宁淮特别合作区的建立,对于江北新区及南京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这个合作区的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形成辐射苏皖更多地区的示范区。”张京祥说。(许雯斐 颜 芳)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