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精心培育行业小巨人
产才融合激发创新力产业层次实现新提升
新华报业网讯 7月1日,江苏维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镇江新区正式签约,合作成立国内领先的智能输电系统产业基地,总投资50亿元,成为镇江新区呼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最新成果。而苏维龙电气项目落子镇江新区,看中的不仅仅是优越的区位地理,更是新区“着眼价值链高端,推动‘产才’融合”招商环境。 对于升级国家级开发区逾五年的镇江新区来说,“招商模式之变,一变百变”。 “从20年前,金东纸业、奇美化工等动辄投资体量数亿乃至几十亿美元的‘大块头’,到如今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三大先进制造业以及新兴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两大现代服务业,形成‘3+2’新兴产业发展体系,新区引进产业的层次实现了新跃升。”镇江新区招商中心主任张宁晖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总投资3.8亿元的日资真锅造机船用设备项目、总投资4.5亿元的瀚星通航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维龙智能电缆产业基地项目相继签约落户,镇江新区各板块招商主体在诸多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上赢得新突破。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镇江新区更加注重产业横向拓展和协作发展,以及产业链的公共平台建设。对此,镇江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多次用“打造单打隐形冠军”形容新区产业特色发展之路。他表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镇江新区产业结构原本以造纸、化工为主,偏重的局面正面临转型升级的空前压力。如何让这种压力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高考’”。 产学研平台建设,这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镇江新区,政府牵头,高校技术落地企业,企业技术转化实现实际效益,政、校、企协同创新的特色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镇江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蒋红武介绍说,新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今年已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5场,累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2项,涉及20多个国内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 在苏南国家级开发区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镇江新区这片2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转型升级的理念既是宣示更是内化于心的行动。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工业包装跨国集团荷兰瑞格夫全资子公司,崔苏尔密封系统(镇江)有限公司项目一期设计年产能为5000万套金属封闭器和3000万套防水盖,有望让镇江成为亚太地区的生产和销售中心。 蒋红武谙熟于心的一组数据亦可证明:今年该区续建及计划实施的21个重点技改项目中,单纯产能扩建项目只有7个,其余项目无一不是通过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实施的。可以说,镇江新区的特色发展不比最大,而比专、比特、比优。坐落在千年古城姚桥镇儒里村的人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占地仅千余平方米、员工不足百人,但年销售高达1500余万元,拥有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市场80%的占有率,是乡镇田野里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才”无“产”不聚,“产”无“才”不兴。据镇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组织人事部部长孙家政介绍,今年上半年镇江新区共申报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双创计划”38人,镇江市第八批“331计划”完成面试36人,其中省“双创博士”入围面试8人,占全市总数的23.5%,继续领跑镇江大市。 产才融合,带来的创新力量不同凡响。2014年,位于镇江新区机电产业园的民营造纸企业万宝瑞达公司特种热敏纸技术在与江苏大学携手成立的联合实验室里,实现了就地转化。这家只有200来人的生产型企业,搭“电商”快车,拼核心技术,走创新路线,终于以年销售4万吨热敏纸的战绩,牢牢占据国内热敏纸市场前三的位置。 “无论是崔苏尔密封,还是人杰医疗,抑或万宝瑞达,这些在镇江新区成长起来的‘行业小巨人’的示范意义在于,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实现了转型升级,开启了一片发展新天地。”镇江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建如是说。 本报通讯员钱 钢胡 敏 顾小舟 本报记者晏培娟颜云霞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