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原水安全工程,巧借时空筑屏障
京江路上的“镇江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是一个安静平和的“水世界”。从长江镇扬段上游南岸的取水口,到双向泵房,到原水化验室,再到总长约1770米的“U”形调蓄池……夕阳西下,清风徐来,池内水面起了微澜。9月第二周的星期一下午,与以往每个值班日一样,市自来水公司制水分公司一泵房班长徐守和“守”着这一方宁静。
这是全市110万用户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屏障,也是实施严格安保的水源地保护区。若无必要的工作联系,“非请勿入”。
5年前,这里还是住着百来户农民的征润洲村,民居、自留地、田埂杂草,一派乡村样貌。自2011年起,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了界桩、公告牌,对内、外引河进行清淤,妥善外迁了引河北侧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户,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水源的影响。
作为一位有着36年工龄的资深“自来水人”,2014年至2015年,徐守和在职业生涯中见证了我市自来水事业的一件大事——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实施征润洲水源地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该工程也被列为2015年全市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
2014年11月,工程开挖第一方土;挖掘机、货车来来往往,工地上无处不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挖开的地方砌起了“U”形调蓄池,让原水在此慢跑旋洄“休养生息”。空地上陆续建起了进水涵闸、双向泵房、原水化验室等构筑物。一批批可在线监测水质的仪器、仪表运来,一拨拨刚从学校毕业的职场新人充实到各个岗位。终于,2015年12月24日,征润洲水源地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为了拍到水源地全景,我们的摄影记者使用了无人机。市自来水公司宣传科童建中老师则采用登高拍摄的传统方法,异曲同工定格了大场景。他选择的制高点,是水源地西南侧新近建成的滨江花城楼群。在22层楼高的居民楼顶上,“你看,工艺流程一目了然。长江中的原水经过涵闸被引入调蓄池,水体稳定并自净,同时原水化验室、导试水厂进行监控和检验……”童建中说。
滨江花城居民顾晓武搬进新居已有一年多时间,他是从原渔业乡安置来的住户。“虽然我家离上班的地方有点远,但这里环境好、空气好,住着舒服!楼西边能看到润扬大桥,北边就是水源地。烦闷的时候,我会到楼顶眺望,看着眼前的水、远处的江,心情一下子就开朗许多。”顾晓武感慨道。
资料显示,该市水源取水口定于现址的时间是1985年。而“靠江吃水”的镇江,在2015年完成了征润洲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引述住建部和环保部顶级应急专家、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的评价,“它是原水‘慢跑入库’技术在长江流域的首次使用,为长江流域其他城市处理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之道,对全国濒临江河的城市具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
水质安全保障
三道防线
征润洲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于2014年11月18日开工,设计规模60万立方米/日,总投资8234万元,2015年12月24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工程由长江进水涵闸、双向泵房、原水前置调蓄池、配套原水检测系统、应急处置系统、曝气吹脱系统和导试水厂等项目构成。
工程建成后,原水在水源地的停留时间从原有的不到半小时延长至12小时以上,保证了原水检测、应急处置时间充足,同时在必要时可调用金山湖应急备用水源,反向排空污染原水,真正实现了“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保安全”,从源头上筑牢了镇江市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屏障。
一旦长江原水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第二道防线即刻开启。被确定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的金山湖,应急备用水源蓄水水域面积为0.9平方公里,蓄水量329万立方米,应急备用可供水量为216万立方米,在不考虑工业用水的情况下,其蓄水量可供我市一城四区约50万户居民生活用水8天。目前,市自来水公司在金山湖设置了8个监测点监测,其中5个监测点水质为Ⅲ类,3个为Ⅱ类,平均值评价水质为Ⅲ类,基本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要求。
目前,镇江正在构建水质安全的第三道防线,设计总规模40万立方米的大港水厂,最终形成双水源地取水、东西区域对置供水的新格局。截至8月,大港水厂一期一步净水厂土建施工完成68%,厂区外管道已完成85%,取水工程施工方案细化及招投标准备工作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