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学习考察

29.06.2015  13:14

  中国江苏网6月29日讯 在谋划下半年工作和“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刻,25日,市委书记夏锦文率党政代表团赴苏州考察,学习借鉴在创新驱动转型、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开阔视野思路、汲取创新“养分”、增强内生动力,努力走出一条更具活力、更有质量、更富特色的发展新路。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会见了市党政代表团一行。

  石泰峰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党政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近年来,镇江在党的建设、生态文明、转型升级等方面有不少做法值得苏州学习。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关键在苏南。镇江和苏州同属苏南板块,又都属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市要互相学习借鉴、紧密携手合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夏锦文感谢苏州市委、市政府对考察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他说,苏州作为“两个率先”的领头雁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许多方面都走在前列,在全省发展中起着先行和示范作用。镇江将把苏州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作风带回去,认认真真学习借鉴,进一步谋划好“十三五”发展。夏锦文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此次苏州之行,夏锦文用“收获满满”来概括。

  收获首先来自苏州对高新区建设的全新理解。在高新区展示馆,“主人”着重介绍了如何传承镇湖苏绣等民间工艺,如何做好生态旅游和法治建设文章。这绝不是因为在高端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集聚上没有亮点,恰恰相反,苏州高新区集聚各级领军人才490余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34人,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能源、轨道交通、地理信息和文化科技五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入驻的全球500强企业超过30家。苏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介绍高新区发展理念是“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法治保障”,不仅要有高端的产业和人才,还要有高标准的生态、人文与法治保障,后者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独特魅力,是区域间竞争的核心资源。夏锦文颇有感触地说,镇江高新区已获得了“国家级”金字招牌,必须充分借鉴苏州高新区经验,充分发挥生态的独特优势,坚持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建设科技人才和人文法治的“双高地”。

  收获来自苏州“大平台-大载体-大集聚-大配套”的招引模式。在知识产权热刚刚兴起之时,苏州高新区于2012年建起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集聚区。目前,已完成载体建设近1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有审查、代理、分析评估、培训交易等近50家服务机构入驻,其中全国前20强和品牌服务机构占比近30%。夏锦文说,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抓项目抓产业?就是要学习苏州抢抓机遇的强烈意识、善抓机遇的敏锐眼光,通过搭建大平台、大载体,形成关联企业集聚效应,以“链”式延伸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收获来自苏州公共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思维。苏州高新区规划了6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1号线去年通车、2号线正在建设,但目标不限于单纯做交通项目,而是搭建轨道交通产业平台,目前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已建成从驾驶培训到物业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并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夏锦文饶有兴趣地进入模拟驾驶舱体验,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他说,现代有轨电车具有环保、低能耗等优点,产业前景可期,能把一个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项目”,转化成一个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产业项目”,再一次证明转换思维天地宽。

  收获来自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引领、创新转型的“两个不变”。规划骨架始终如一,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定位要求始终如一,坚持开放创新、追求卓越,一任接着一任干。如今,278平方公里土地已被优化为金融商贸区、国际商务区、科教创新区、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独墅湖成了“创新湖”,阳澄湖成了“养生湖”,金鸡湖成了“经济湖”。园区以占苏州3.4%的土地、7.4%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4000多名海归人才创办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38.5%,建成各类科技载体360万平方米、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0家。夏锦文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为镇江开发区发展树立了标杆,要以积极姿态“取经”成功经验,加快打造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域。

  收获来自苏州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是中国核雕第一村,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作品,全国一流的核雕人才集聚于此,是国内最大核雕生产基地,5500人的村落年产值超2亿元。“能把小小核雕做成这么大产业,真是不简单。”考察团成员由衷赞叹。越溪街道旺山村是江苏最美乡村,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销售3亿元左右。乘车而行,山风徐徐、满目苍翠,雅致的美景扑面而来,随行一位同志情不自禁地说:“能住在这样的村里,谁还愿意去城市!”夏锦文说,城镇化并不等于消灭农村,要在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基础上,更大力度彰显乡村特色,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镇村更多呈现。

  收获还来自苏州“以社养社”的社区建设经验。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方洲邻里中心,恰似进入了一个城市综合体,不仅业态多样、商品丰富,而且管理有序、干净整洁。穿过商业区,步入二楼,又进入了“民众联络所”,里面有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等,都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夏锦文边参观边谈感受,邻里中心不仅满足了附近居民购物娱乐的消费需求,而且通过“以社养社”为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是城市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返镇途中,夏锦文指出,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差距、激发了干劲。“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创新”,要学习借鉴苏州经验,以思想观念的创新,带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政策载体的创新,激活转型发展原动力,打开镇江发展新天地。

  市领导李茂川、蒋建明、李雪峰、秦海涛、雷志强随团考察。苏州市委副书记陈振一陪同考察并参加会见,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参加会见。 (王鹏程)

   “到了苏州,才知道事情原来可以这么做” ——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学习考察侧记

  金山网讯“事情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在苏州考察中,不断有考察团成员冒出这样的感叹。

  考察的第一站是苏州高新区展示馆,这里既有其他城市展示馆该有的内容,也有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辟出2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用于展览镇湖苏绣8位名家的作品,若客人看得中意可以直接买走。原来展览馆也可以“做中介的活”。

  在苏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展示馆,有个不到5分钟的宣传短片。这样的宣传片很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但苏州这个宣传片更像微电影,一对夫妻从早晨起床开始,用的洗漱用品、家用电器等满足一天生活的所有消费品,都离不开商标和品牌,如果那些品牌是苏州高新区的企业,宣传片还会特别标注。这对夫妻不是演员,妻子就是展示馆员工,给人很强的纪实感,让人过目难忘。

  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有很多。说到建设轨道交通,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个高投入的活”。事实上,围绕着镇江要不要建地铁或轻轨,从政府到民间都展开过热烈讨论,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前期调研,启动了规划编制,但成本问题一直是最大困扰。不过,苏州人不这么看,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才建成一条线,有轨电车公司已经迈出“走出去”步伐,要把苏州成熟的有轨电车生产服务体系推广到别的城市,并集聚关联企业,使有轨电车快速成为高新区的千亿级产业,把“消耗项目”转化成了“产业项目”。

  中国“核雕第一村”舟山村,以前是个城郊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没了土地,最初的想法是整村拆迁,但有关领导实地调研后发现,村子里很多人都是核雕能手,全国各地都有舟山人开的核雕小店,这么有特色的村子怎么能一拆了之?于是投资1亿多元进行整治改造,不仅请本村人回来开店,而且邀请核雕行业的名家来此落户,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核雕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村落,销售额和旅游营业收入加起来一年2个多亿。反观镇江,我们有多少特色街淹没于城市拆迁之中?

  最大的落后是思维的落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直强调各级干部要开阔思维,这是因为干部思维是城市发展最主要的竞争力之一,没有好的思维,再好的城市底蕴、资源禀赋也发挥不出最大化的效应。苏州与镇江,两个小时的车程,空间距离不远,但思维落差巨大,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见贤思齐、奋勇争先,尽快把发展的思维、创新的思维“恶补”过来。(王鹏程)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