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低碳生态渗入城市肌理
坚持不懈绿色发展赴美介绍成功经验
新华报业网讯 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15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唯一受邀城市,镇江市市长朱晓明在会上介绍镇江经验,并表示,“镇江按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率先达到碳峰值”。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镇江行胜于言。低碳、生态已成镇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优势。去年,镇江获批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第五个国家生态市……
一张蓝图绘制低碳城市
实际上,早在去年,联合国就曾发来邀请函,请镇江在纽约气候峰会上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城市建设情况。镇江近年低碳城市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以全国低碳城市试点为抓手,绘制好低碳城市建设蓝图。
今年4月,夏锦文就任镇江市委书记后强调,“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镇江所有的产业和项目,都按功能规划定位进行布局,在全省率先编制《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成了镇江优化空间布局行动的蓝图。这份蓝图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将全市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生态平衡四大类,配套出台产业准入、环境准入、规划引导、财政支持、土地管理、分类考核6个配套政策;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建立80个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三次产业所有新建项目原则上都统一进驻园区。
未来五年,镇江力争将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左右,其中优质水稻140万亩、生态林地120万亩,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实现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全国,镇江首创建立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镇江市发改委负责人透露,“生态云”年内将全面建设。
借转型升级“强身健骨”
14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镇江东郊的索普集团,车间蓝色箱体里,装着用回收的二氧化碳制作的干冰,正冒着白色的气体。索普计划总投资16亿元打造高水平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索普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做成优化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点,“排”出经济效益。索普生产运营部部长陈志林介绍,8月11日,夏锦文调研索普集团时要求我们,“二次创业”求索绿色发展之路。为此,索普加快转型升级,产能20万吨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已投运,拟在明年再建一套20万吨,届时,索普的二氧化碳回收率将达75%以上,增加1.8亿元产值。
在产业升级中,镇江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强身健骨”,既为环境减负,又为生态增值。
镇江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其中国家级开发区镇江新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获得国家1.59亿元财政扶持。丹阳、句容、丹徒经济开发区被列为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共计获得补助资金6000万元。镇江入选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项目将于今年底建成运营;建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近年关闭化工企业350多家,减排COD约2800吨;提高化工项目准入门槛,用3年时间关闭园区外所有小化工企业。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洪水介绍,镇江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去年,新兴产业完成销售3600亿元,增长26%,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4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8%,居全省第一;服务业投资增长36.6%,增幅全省第一。
全民参与打造低碳生活
5毛钱可乘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遍及县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在镇江,低碳生活是全民生活方式,更是消费方式。
“全体市民积极主动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在低碳交通上,广大市民首选公共自行车出行,去年有位市民骑行超过3万分钟。”朱晓明在中美低碳城市峰会上如是介绍。
记者走在镇江街头,一辆辆公共自行车擦身而过。市公共停车管理处业务科科长程之杰介绍,全市现有自行车站点487个,11790辆车,办卡量超过10万张,截至6月,使用人次突破150万。
公共自行车带给镇江的生态价值不可低估。程之杰算了笔账,市民骑车公里数如折算成自驾车出行,相当于每年减耗汽油318万升,减排二氧化碳6624吨左右。
建筑、小路等都成低碳生活舞台。走进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顺着石块、鹅卵石铺成的主路,一路下坡,只见谷底草坪里,有两方小水塘,塘里长着芦苇。校长助理徐飞雷说,校园最高处和最低处,相差15米,每次下雨,雨水会顺着鹅卵石小径流到水塘,既排水,又可收水养鱼。环顾校园,不见一台空调。徐飞雷带记者走进阶梯教室、体育馆、教室,只见每一间屋子地面上,都有圆孔形小洞,“我们采用地下水循环系统,保证室内能冬暖夏凉。”这样的“纳凉”设备,相较空调,减少碳排放。
低碳生活理念带来城市整体碳排放下降。2011年至去年,镇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9.08%。今年上半年,镇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达3.73%,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62.8%,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
本报通讯员周德荣
本报记者晏培娟朱秀霞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