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交警“四步走”走出网络问政新途径

13.05.2015  10:16

  镇江网民习惯于通过本地主要网站论坛发帖,对政府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具有镇江特色的“网上辩论场”。镇江交警部门紧紧围绕交通管理中心工作开展网络舆情导控,化被动为主动,融入网络问政、网络议政大环境。半年来,共办理涉警涉路网络舆情814条,其中指责投诉类舆情占比由原先的34.3%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仅占目前舆情总量的百分之五以内,实现了重大网络舆情“零发生”、重要舆情引导“零失误”的目标,并荣获镇江市“2014年度网络问政典范单位”第一名。 “镇江交警”微信公共号也在全省政务微信中脱颖而出,宣传类和公安类子榜单中均排名第五,政务类总榜单中排名第十。

  转变观念解难题,变被动为主动

  2014年11月初,一场“跨压导向车道线是否应当处罚”的涉警舆情吸引了近10万网民的高度关注,将公安交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对此,市公安局和交警支队适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相继打出网络问政“组合拳”,及时澄清了问题、消除了影响。

  支队确立了“正视问题、当面交流、公开回复”的工作思路,及时在网上实名发帖答疑解惑;召开了“提升执法水平、改善交通环境”警媒网友恳谈会,邀请镇江市各大新闻媒体以及知名版主、网络意见领袖参加;向媒体和网友报告了公安交管工作情况,认真听取了大家对交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将11名热衷于交管工作的网络意见领袖聘为首批“提升执法水平、改善交通环境”网络督导员,并组建了QQ群,形成了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大胆地提出“欢迎您找茬”,在“my0511网”“百姓话题”和“交警在线”两个版块发帖,公开向广大网民征询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经评选有41条建议、意见获奖。

  建立机制抓规范,变误解为理解

  交警支队创造性地采取以静制动“冷处理”、相机而动“热呼应”、重点回访“抓源头”、舆情导控“巧引路”等技战法,化解话语权危机,有力地提升了涉警舆情导控处置的能力与水平。其间,及时修订完善《交警支队核心网评员考核办法》,重组了一支由8名核心网评员、76名民警、26名辅警组成的网络“红客”队伍,实行24小时网情值守和导控。

  今年3月23日,有网民质疑“交警”为一辆“苏LV6”开头号牌的轿车提供开车门服务,当即上网发帖。当日,京口交警大队在网上以《我们愿意为这些“领导”服务》主动发帖称:“该车系社会车辆——主动上前开门,护送学生过马路,让驾驶人不下车不熄火及时离开,保证交通畅通。只要是学生上学期间我们都在做。”帖文一经发出,立即引发网民热议,当日被版主设置高亮,次日首页置顶,两日内浏览量达3.7万人次,跟帖148条。

  镇江交警尽职尽责的表现,平息了质疑,最终赢得不少人的点赞。

  主动搭台聚人气,变发泄为发动

  交警部门每逢重要交通管理举措出台前,均通过网络广泛征集网情、听取意见、完善落实。半年来,共征集建议、意见289条,其中吸收采纳112条。

  信号灯倒计时器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热点,2014年12月5日,交警支队在网上实名发帖,通过文字说明、优缺点对比、实景照展示、设置投票栏等形式,广泛征求网民意见。网民对此反响热烈,共浏览5.4万人次,跟帖发表意见146条,并对三种方案中的一种投票赞成近95%,有效推动了网民切身、实地参与交通管理。

  围绕特定阶段新建道路信号灯设置、城区渣土车夜间管理等交通热点难点问题,从网上走到线下,架起了交警与网民沟通的桥梁。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策划和邀请网友及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87次,刊发报道232篇,网络浏览人数达70多万人次。

  有两名网络意见领袖经常发帖对交管工作充满质疑和不满,言语较为激烈。2014年11月,交警支队主动邀请他们参加警媒恳谈会,回应问题,坦诚交流,并聘请其为支队首批网络督导员。他们关注交通管理的热情更高了,对网友的一些过激话语还主动进行劝导,俨然成了网上“编外交警”。

  互动共建正能量,变怨声为民生

  支队结合违法行为的查处,开辟网上宣传阵地,以案释法、宣传在先、预防在前,受到广大网民的一致好评。半年来结合网民自身案例,共开展专项舆情引导任务8次,合计浏览169万人次,跟帖4309条。

  2015年1月,交警支队高速二大队实名在网上发帖《每日高速路况》,提醒网民安全出行。相关网帖点击量超过12万人次,网民纷纷点赞。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市区西津渡灯展吸引了广大市民前往参观,但违法停车现象严重,润州交警大队在加强路面巡查和疏导的同时,加大路面执法力度,部分网民反映较为强烈,一周内涉及西津渡查处违停的网帖有5条,跟帖140条,总浏览量达2.3万人次。对此,润州大队对各类发帖均在1小时内作出实名回复,说明执法依据,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由于应对得力,舆情得以有效控制。

  □本报记者尤 莉本报通讯员何志斌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