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背后有智慧和柔情
26.06.2017 16:22
本文来源: 南京市公安局
彭军告诉记者,他们充分发挥了“1+X”多警种协同作战的威力,锁定嫌疑人行踪,不分昼夜蹲守,18天里辗转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万里追击,最终在马鞍山将嫌疑人抓获。 面对成绩,孙育海这位南京刑警的“掌门人”平淡地说:“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刑侦是打击犯罪的‘拳头’与‘尖刀’。在刑警眼中,‘破案’就是最大的使命!” “多”破小案:“爸爸去哪儿了” 在南京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简陋而狭长的走廊里,一组主题为“爸爸去哪儿了”的亲子照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负责侦办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刑警索鸣亮告诉记者,为奔赴各地追捕嫌疑人,队中年轻的“80后”爸爸们经常出差,6名主力一年累计出差952天。出差最多的褚宏伟一年有200多天“扑”在外地,从女儿出生到1岁,几乎就没怎么陪伴过孩子。有一次,教导员送出差归来的小褚回家,女儿竟然喊教导员“爸爸”。看到只认警服不识爸爸的女儿,小褚再也忍不住热泪。 多破小案,服务民生。其实,小案不小。近年来,接触性暴力案件下降、非接触式侵财案件上升,南京刑警积极转变职能,加强对民生类小案的打击力度。其中,与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斗智斗勇精彩而惊险。 2016年5月,南京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反诈骗中心,专门查控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接警止付组的小史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就是“和骗子抢时间”,目标是争抢“黄金10分钟”。“这是比智力、比技术、比耐性的博弈。”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八大队大队长吴强介绍,自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止付赃款3000万元,去年南京实现了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的首次下降。去年年底,他们还圆满完成首次跨国押解任务,包机押回嫌疑人63名,逮捕61名,为全国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南京范本”。 “技”破积案:隐匿10多年凶手终落法网 戴着眼镜、盘起头发、淡抹口红,透着知性、温柔气质,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室副主任冯燕,是位能让物证“说话”的刑技专家。正是在新技术、新手段、新机制的助力下,近年来南京刑警先后破获命案积案10多起,其中包含多起20年以上的命案积案,仅今年以来就突破了3起命案积案。 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党委委员、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黄伟向记者介绍,该所取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的刑事技术机构。在黄伟的引领下,记者目睹了法医、痕迹、理化、文件等各类刑事鉴定,其中的声纹检验记者闻所未闻。检验室里,许炜炜警官正在将取样的“现场声音”与受审的嫌疑人声音进行比对。据他介绍,此类比对目前已成功运用在报假警、恐吓诈骗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案件侦破中。南京警方正在建立一个声纹数据库,力争在日后的破案中派上大用场。 “准”破难案:让“硬扛”的嫌疑人开口 如果说,抓获嫌疑人是攻克刑案的前半场,那么,预审则是不可或缺的后半场。陈勇,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办案指导大队教导员,公安部预审办案人才库成员。这位刑侦老兵,见证了20多年来南京刑警预审执法能力的提升。 “如果嫌疑人就是硬扛,怎么让他开口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勇没有给出教科书式的答案。“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与他们打交道,要对症下药。”他说,关键是要充分研究嫌疑人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文化层次、成长环境,在法律框架内为嫌疑人尽可能地提供情感慰藉、政策疏导、法律帮助、人性化安排,促成嫌疑人最终做出尊重法律、相信法律的正确选择。 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政委宋敏介绍,南京刑侦荣获命案卷宗评比全国第一的佳绩,这是对全市刑警执法能力、规范化办案的最好褒奖。目前,该局有8人被公安部评聘为专家能手,5人入选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14人被省公安厅评为专家组成员,高层次、专业化的队伍建设为南京刑侦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 南京市公安局
26.06.2017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