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复转军人】钱鹤飞:乐居第二故乡 坚守“第一防线”的和谐使者
中国江苏网8月11日讯(记者 王千榕) 1982年,他应征入伍,从家乡南通来到驻赣榆边防武警部队。因在一次突发性事件中奋不顾身遏制了事态的恶化,他荣立二等功。
1988年,他复员退伍,毅然辞去通州政法系统的理想工作,重返曾经工作、战斗、生活过的“第二故乡”,在爱人所在的村庄安家落户,当上了一名最基层的“泥腿子”干部,坚守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0多年来,他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00多起,调处化解350余起重大突发性矛盾纠纷;为受害人争取赔偿金近40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
2011年,他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法律明白人”;2012年,他被评为“江苏省人民调解能手”、“全国人民调解能手”;2013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他就是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海前村治保主任、党总支委员兼渔业支部书记钱鹤飞同志。2015年7月,钱鹤飞被授予“江苏最美复转军人”称号。
钱鹤飞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是“粘合剂”:让幸福常驻百姓家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钱鹤飞正是一位善断这最难断的家务事的“清官”,村民们亲切地称他“大老钱”。没有人能数得清,他为调解家庭矛盾费了多少口舌,遭了多少白眼。村民们都认可,他们的“大老钱”就是“粘合剂”,他能用亲情化解无情,使老人有家可归,兄弟手足情深,夫妻重归于好。
那是198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冒雪找到村支部,哭诉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虽然她已将两个不孝之子告上法庭,但法庭判决的赡养费用迟迟得不到执行。听罢老人的哭诉,刚刚当上调解员的钱鹤飞当场答应帮助老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看到天色已晚,又下着小雪,老人腿脚也不方便,钱鹤飞便将老人从村调解室背回了自个儿家。
第二天一大早,钱鹤飞就到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家去做工作。先是在老大家吃了个“闭门羹”,后又被老二的媳妇奚落了一通:“你不是好心吗?干脆把老太太背回家当娘养得了,还来找我们干啥?”钱鹤飞前前后后找了他们兄弟俩4次,换来的都是恶语相向。
钱鹤飞没有气馁。他想方设法将老太太两个儿子的岳父、岳母接了过来,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一起协助做好女儿、女婿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方努力,老人的赡养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此后,老人逢人就夸钱鹤飞:“小钱真是个热心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的好人呐!”
村民许某有三个儿子,两处房产,夫妻俩与智障的小儿子合住三间瓦房,另一处四间二层楼房建房之初就说好了大儿子、二儿子各占一半,此时二儿子还在上大学。许某想给三个儿子进行财产分割,便邀请了本家的长辈从中说事,可已经入住楼房的大儿子一家翻脸不认账。无奈之下,许某只好求助钱鹤飞这个“外人”来帮忙调解自己的“家务事”。“我年纪大了,不想给子女留下后顾之忧。”许某对“大老钱”充满期待。
第二天天刚亮,钱鹤飞就出现在许某家门口,和许某一起到他大儿子家了解情况,进行调解:“你父母所盖的房子,产权也归你父母所有,你不能占有属于你二弟的那一部分。”“毕竟是血浓于水的兄弟,不论是从亲情,还是从法律来讲,你父母都有权利对这财产进行分割。”可任凭钱鹤飞怎么晓之以理,许某的大儿媳就是不退让,她再三强调“自己是认了这几间房子才过门的”。
在这种情况下,钱鹤飞只好转而拜访许某大儿子的岳父母,请他俩出面做做女儿女婿的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由许某的大儿子给二儿子10万元建房补偿,一场家产分割风波就这么平息了。
“要不是你这么多天的帮忙,这兄弟俩还不积怨积恨啊。真是太感谢你了!”许某再三对“大老钱”表示感谢。
2011年春节期间,钱鹤飞在走访群众回家的路上,看见村民刘某的妻子边走边掩面哭泣。他急忙上前询问,原来肢体残疾的刘某染上了赌瘾,家中的钱物几近被其输光,且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对妻子的劝说不但不听,反而拳脚相加,刘妻伤心欲绝,执意准备与他离婚。
钱鹤飞先将刘妻送回娘家,然后找到刘某,对他进行了面对面地劝说。刘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向“大老钱”表示一定会改掉这个不良嗜好。
在做好刘某的工作后,钱鹤飞又先后五次来到刘妻的娘家做工作,最终使其夫妻二人重归于好。随后,他还帮助刘某夫妇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逢年过节,他们都要请钱鹤飞到家中做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