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钢铁、煤炭去产能全面推进:产能要去,职工饭碗也要保
去产能,特别是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时序过半,我省去产能进展如何?
任务已明确,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昨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会议,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各地、各相关部门为去产能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根据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我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总的目标是:化解钢铁(粗钢)过剩产能1750万吨、煤炭836万吨;其中,2016年压减钢铁(粗钢)产能390万吨、煤炭818万吨。省政府明确,这一目标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记者了解到,全省共有钢铁企业49家,基本上为民营企业。2015年,全省粗钢产量列全国第二位。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汉春介绍,2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后,我省立即启动了全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相关工作,目前已确定去产能的工作目标,编制了相关实施方案,5月,省政府已经与国务院相关部委签订了《江苏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
“我省共有6家煤矿企业、20处煤矿,全部为国有,且都集中在徐州。”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强介绍,目前煤炭去产能的初步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4月28日省政府与相关部际联席会议签订了《江苏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记者在徐矿集团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徐矿集团庞庄、张集、夹河3对矿井已完成井口封闭,旗山矿将在9月份实施关闭。
去产能,现实困难还不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去产能确实承受了较大压力。
徐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煤矿关闭后,企业如何转型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另外,此轮钢铁去产能,涉及的都是民营企业,如果单纯以行政手段去产能,难度较大。无锡市相关负责人也指出,目前钢铁行情向好,给去产能带来了更大压力。
记者在徐矿集团采访时,集团董事长吴志刚坦言,徐矿集团作为百年老企业,去产能关闭矿井数量多、转型发展任务重,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矿区和谐稳定的任务比较艰巨。不过,企业还是能够理解国家作出去产能决策的必要性。在徐矿集团目前唯一赢利的张庄楼煤矿负1000米的作业面,矿长董世刚指着黑黢黢的煤层告诉记者,“精煤高峰时要卖到1800元/吨,现在只有520元/吨,原煤更低,只能卖到360元/吨,去产能是必要的。”
但是去了产能,企业的未来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参观了楚汉新能源公司,这是徐矿集团的转型力作,其锂电池一期项目即将全面投产。吴志刚告诉记者,目前徐矿集团正加快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与永泰能源合作的沛县项目已取得“路条”;新材料公司金属粉体产品成功打入国产商用飞机、某款军工产品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3D打印产品上市销售;智能装备首台五轴联动机床、机器人项目电池智能检测装置正在组装调试……不过,转型都还在起步阶段,未来怎样还很难说。
职工安置,带着感情去产能
职工安置是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涉及煤炭职工超过2.2万人,钢铁职工超过4000人。如何在去产能过程中保障好职工权益,对政府和企业都是巨大考验。
“我们要带着感情去产能”,是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的一句话。7月12日,当记者乘电梯、坐“猴车”再加步行,用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徐矿集团张庄楼煤矿负1000米的作业面时,已然累得浑身大汗、几近虚脱,想到工人们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煤作业,辛苦可想而知。作为百年国企,徐矿职工曾经为全国、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今面对去产能,他们又要以另一种形式作贡献。
省政府会议再三强调,要认真细致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科学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支持企业内部分流,促进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在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保生活、促就业、防风险“三个重点”,明确内部分流、内部退养、转岗就业和托底安置“四条渠道”,开展再就业帮扶行动,实施专项培训计划。该负责人介绍,我省在全国独家拿出了社保补贴政策:“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内部分流职工和其他企业吸纳分流职工的,对企业缴费部分给予最长3年的全额社会保险补贴”。
为推动去产能,我省已经下达数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国企退养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基本生活费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和工伤保险,以及清偿拖欠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等历史欠账等。
但对每一位具体的职工来说,还面临着不少艰难。记者在徐矿集团采访时就了解到,由于关井职工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单一,加上国企依赖思想和就业观念传统等原因,即使政府给予了免费转岗培训,但真正实现转岗的人数并不多。让他们重新端上“饭碗”,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