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印满天空”,江苏能挣几何
通用航空“起飞”在即,未来五年将成万亿级产业——
新华报业网讯 美中航空合作项目3月30日在溧水举办高峰论坛,全省通用航空领域主要运营、制造企业悉数到场,与来自美国的11家航空界大咖亲密接触,寻找商机。“十三五”期间,全国通用航空将成万亿级产业,被形容为“印满天空的钞票”。巨大蛋糕将入谁手,细究行业动向,喜中堪忧。
“小飞机”迎来大动静
通用航空,指的是用于农林作业、救援勘察、观光旅游、公务通勤等航空活动,一般在8000米以下低空飞行。如果说民航用“大飞机”,通用航空是用“小飞机”。现在,“小飞机”迎来大动静。不久前,国家民航总局透露,“十三五”期间,全国通用航空飞机数量将翻番,超过5000架,建成机场逾500座。这将释放数千亿元的整机需求,与通航配套的运营、维修、培训市场规模同样是千亿级。
业界普遍认为,国内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会继续推进,1000米以下低空开放试点年内将全面推开,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将陆续推出——通用航空市场即将高速“起飞”!
我省计划用20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发展水平。省交通厅副厅长汪祝君介绍,近几年,江苏通用航空主要指标增速均逾20%,但仅拥有12家通航经营公司、31架通用航空飞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1%及1.5%,基础很薄弱。“十三五”期间,全省通用机场将达18个,实现30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到2035年,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相应地,全省通用机场至少应达50个。
包括南京、镇江、常州在内,省内多个城市有志于“玩转小飞机”,欲将通用航空作为新的重要增长点。南京提出,到2020年形成30家通航公司,通用航空器200架,建成两个通用航空机场,以及30个至50个直升机起降点;镇江则希望通用航空在当地有爆发式增长,率先在全省开飞首个A类通用航空机场。
各地通用航空产业主管部门表示,通用航空腾飞是必然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以美国为例,美国有29万架通用航空飞机,70多万飞行驾照持有者,分别是中国的100倍和300倍,照此计算,通用航空从制造、运营到相关配套,将形成万亿级的市场。
各地投入真金白银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全省已有十多个此类园区,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每个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16亿元。常州空港产业园招商中心徐斐斐介绍,该园区近两年投入30亿元,已引入4个通用航空整机项目,短期内虽未见产出,但看好通用航空对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建湖航空产业园刘有为介绍,建湖提出打造苏北通用航空中心,将通用航空视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已引进一整机项目,计划5年内产值达百亿元。
逾半飞机一年只飞几小时
航空运营是通用航空产业的重要一环,其业务包括公务出行、旅游观光、教育培训等。全省现有12家通用航空公司,另有十几家正在筹建,苏宁、金鹰等知名企业均在报批通航公司。
论坛当天,无锡华飞和美国贝尔签约,斥资2500万元,向后者订购一架直升机。去年7月,中航工业旗下幸福航空控股有限公司向美国赛斯纳公司订购20架水陆两栖飞机。幸福航空水上项目经理顾进介绍,5年内,幸福航空计划在全国布点100个,构建通用航空飞行网络,推出观光旅游和商务出行服务。目前,幸福航空已在常州、南通、无锡、南京选址建设服务站点,其中常州已被明确为通用航空机场综合体。
通用航空前景看好,但现状难言乐观。去年,全省通用航空飞机飞行小时虽比5年前增加4000小时,达到6558小时,但逾半飞机当年只飞几小时。单机使用率是衡量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单机年飞400小时是盈亏平衡点。常州江南航空成立30年,但仍从事航拍、勘探和农林喷洒等传统业务。江苏现有“小飞机”中,除了公安等政务直升机,以及苏宁、雨润等企业的公务机,真正从事通用航空的最多20架。记者采访多家通用航空企业,除个别表示将进军培训市场,其余均无通用航空业务规划。
去年,若尔通用航空发展集团的4架飞机飞行总时长达3000多小时,占全省近一半。若航集团董事会主席吕勇介绍,集团业务主要是飞行驾照培训,已有80多名飞行学员。商照每人学费100万元,私照36万元。在全国,若尔已成为仅次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员培训基地。今年若航已订购32架直升机,全年飞行时长将达1.5万小时。他感慨,10年前,在南京老山废弃的堆土场上,若航建起全国首个民营通用航空机场,之后,通用航空市场一直停滞,直至去年,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市场才真正启动。
“今年,我们这已有十余名私人驾照报名者,他们来自江浙沪,其中有个61岁的老人花36万元学飞行,圆自己的蓝天梦。有人会飞了,就会租飞机,甚至买飞机。”吕勇说,今年若航将启动空中观光项目,500元就能飞一圈太湖。
整机项目难觅“中国造”
当天论坛云集德事隆、GE、贝尔等11家美国航空界巨头,它们涉及整机制造、发动机制造、机场规划设计等多个环节,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和美国贸易发展署官员到场致辞,美国业界对开拓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迫切可见一斑。
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尚未启动,但已令国际巨头们尝到甜头。贝尔直升机中国区副总裁克里斯·巴丹吉林介绍,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直升机销量仍同比增长18%,预计未来几年,至少会保持这一高增长率。美国德事隆集团全球战略发展副总裁保罗说,该公司的小型单引擎涡桨固定翼飞机在中国大受欢迎,去年销售同比增长25%。
在会场之外,全省的航空产业园区,整机项目几乎都来自外方。常州航空产业园签约的整机项目中,艾兰奥特M-20海鸥6座轻型公务机来自波兰,威翔2-4运动型飞机来自德国,北京通航P750来自新西兰太平洋航空;落户建湖航空园的整机项目,则为美国艾兰奥特AT-3两人座飞机;美国席勒整机及通航产业基地签约镇江……这些即将投产的整机项目,或由外方投资,或由中方购买零部件回国组装销售,实质上,都是“别人家”的飞机。
业内人士介绍,全国600多架注册直升机,其中仅十几架为国产。通用航空飞机虽是“小飞机”,但涉及多个制造业领域,三年两载难以突破,这将是中国制造业永远的痛。
本报记者颜芳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