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学业规划莫忘“初心”

16.06.2016  16:44

  又是一年高考落幕,填志愿成为考生及家长紧接着面临的另一场“战役”。据央视近日报道,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

  过去考生报志愿,往往靠的是调动亲友“智囊团”出谋划策。今天,借助更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更精准锁定适合自己的志愿,不啻为一种选择。毕竟,如果能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高招政策、招考数据、各专业前景等做出具体分析,确实可以给考生提供一定参考。只是,民间机构提供的数据是否权威、可信,尚需时间来检验。而公众也期盼相关政府部门能对这些机构进行有效监管。

  大数据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为公众的各种选择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依据。但就像有些人用了导航软件之后认路能力大大下降一样,如果过于依赖大数据,有时可能会弱化我们的判断力,甚至淡忘“初心”。

  比如,如果大数据显示,选择新闻专业的人很多,为了“避高峰”,是否就放弃自己的新闻梦想?如果大数据显示,计算机专业就业率高薪酬水平高,明明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去报吗?再者,如果数据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于是很多考生报考,会不会把分数抬高?借助大数据,又不盲目依赖大数据,才是理性的态度。

  填报志愿,跟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时下,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点集中在哪个专业就业率高、哪个专业将来赚钱多或是工作稳定等方面。大数据时代,要获取这些信息更方便了,但问题是,报志愿真的就奔着哪儿钱多去哪儿,哪儿好找工作去哪儿吗?

  要知道,当考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而只是跟风选择了某个专业之后,大学四年对其而言可能是一种煎熬,甚至会浑浑噩噩混日子。只有当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之后,才可能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用心钻研学业,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学有所成,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填报志愿,最重要的,还是静下心来问自己: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未来希望从事什么职业?更进一步问问自己,希望拥有怎样的人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很多人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未必是自己当初所读专业,但一名考生上哪所大学,将决定其在人生非常重要的四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受到何种氛围的熏陶;就读什么专业,将为其人生画卷染上一层鲜明的底色。

  因此,填报高考志愿是人生规划中一个关键节点。是用“挣多少钱”来权衡、凭大数据来计算,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无论如何,考生都应该是最重要的参与者,需要具备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能力,因为这是“自己的志愿”。人生重要的学业规划,莫忘“初心”。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