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靖江难说再见 “鲁奖”诗人灵感潮涌

27.03.2015  12:58

 

 

 

诗人们观赏靖江树桩盆景。

 

现场察看靖江肉脯制作流程。

 

参观岳王庙。

 

观摩厨师给长江刀鱼去刺切丝。

 

观看汤包制作过程。

 

为靖江写一首好诗,势必要对这座城市有足够了解,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人文豪也不例外。3月25日、26日,荣荣、刘立云、马新朝等“鲁奖”诗人专程走入靖江采风,采访本地风情,领略“古今”美景,品味特色美食,体会城市品格,作诗灵感如潮迸发。他们的诗作将在三阳开泰“春天送你一首诗·走进怀德”活动里精彩呈现。

 

变身记者“对话”靖江

 

这座大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学校文化培育得怎么样了?”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诗人们与校方进行了一场小型座谈,著名军旅诗人刘立云连声询问学校领导,俨然一位认真采访的“记者”。荣荣、马新朝、阎延安、田禾等诗人间或发问,探究“以‘靖江速度’建立一座高校的背后”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走向”问题,加深对这所大学的了解。

 

关于这所建在靖江的苏中苏北县级市第一家本科院校,刘立云凝眉思索,说:“一座大学以这么快的速度在一座城市建立,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很重要的软件设施,也必须加紧跟上,这次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就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入口。

 

新时代巨大的船坞内,工人们正加紧建造万箱级大型集装箱船,在这座总面积约34个篮球场、足可比肩航母的巨轮面前,诗人们发出声声惊叹,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诗人们的“采访本”里,记满了关于船厂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年、遇到困境时的坚守、靖江“黄金”岸线的开发等内容。

 

穿上消毒外套、戴上帽子、套好鞋套,诗人们“全副武装”,走进靖江三阳食品有限公司的肉脯生产制作车间,观摩选料、分割、拌料、摊筛、烘烤、分切、包装工序,细致采访猪肉脯“诞生”的整个过程。在与董事长陈旺根的对话中,诗人们妙语连珠。刘立云笑说:“感觉猪肉脯可以做部队干粮,管饱又美味。”来自陕西的诗人阎延安自带“冷幽默”:“陈董,其实这个还可以叫做‘猪肉饼干’。

 

穿越”古今为诗作寻找源泉

 

春光里的牧城景区,各式鲜花含苞待放,诗人们漫步江堤,讨论起了靖江的由来,趣味横生;西郊公园盆景园,诗人们跟随向导“结识”一个个山水盆景,盆景或壁立千仞,或山峦连绵,或水穴洞天,或古石青枝,诗人们拿起手机耗费“菲林”无数,赞叹靖江匠人的技艺实在巧夺天工;暗香浮动的百蔚园中,诗人们步入幽香四溢的兰室,俯身闻花香,呷茶说雅事,聊聊靖江的解佩梅,听听园主的养兰经,诗人马新朝雅兴即起,挥毫作成五幅书法作品,最后一首《中国诗人靖江之行》一挥而就后,诗人们纷纷在落款处留名,临走前,他们郑重将书法作品赠予靖江。诗人们的采风之行,俨然美妙得如同一首诗。

 

走出园林式画卷,又入古迹胜景。跨入生祠镇岳王庙门槛,诗人们眼观岳王文官像,耳听岳王旧事,低眉沉思。跟随导游进入庙内,只见一方刻有岳飞手迹二通的石碑,其中一通是:勋业封冥下,交情气?中。“?”字一直没有定论。导游说:“这个字我们正在广泛征集意见,各位大家不妨说一说高见。”众人来了兴趣,围在碑旁,仔细斟酌,竟一致认为是“”字。诗人田禾将“”字代入,朗声念诵,诗人路也连连点头:“‘军’和‘君’应该不对,‘象’字嵌入,整首诗就对仗了。”

 

雅谈趣言间,诗人们走入三修岳王庙的刘国钧老宅,感慨连连:“靖江这座城市虽然小,但能与岳飞有过深厚感情,又有刘国钧这样的大家,相当了不起。”午间春光正盛,诗人们“穿越”至季市古镇老街,朱家老宅、巡检司衙门、胡氏茶叶店旧址……古朴之风扑面而来,诗人路也说:“靖江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桥流水、白墙黑瓦,人们安安静静地生活,却又智慧、勤劳。

 

美食里体味靖江“性格

 

蟹黄汤包、江鲜菜、季市小吃、猪肉脯等靖江美食,成功“诱惑”了诗人们挑剔的味蕾。浙江诗人荣荣、江西诗人刘立云、河南诗人马新朝等名家均是首次品尝蟹黄汤包,直呼“食用仪式感很强,美味非常”。在众位诗人猜测“汤是如何包入”的问题时,蟹黄汤包制作技艺传承人陶晋良带领点心师团队,现场展示了汤包制作流程。荣荣、田禾性情开朗,竟当场为陶晋良算了一个数字:“陶师傅,根据您的介绍,我们帮您算了算,以后您可以骄傲地告诉别人,你这辈子已经做了至少3000万个蟹黄汤包!

 

诗人们的惊叹声和溢美之词,同样留在了靖江厨师现场演示刀鱼去刺切丝工艺的制作台前。在吃饭聊天间,诗人阎延安常常拿出笔记本,记录“有用处”的词句。他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写满了靖江美食的传奇故事要点,这些都将是他创作诗歌的源泉。诗人田禾则着重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位靖江人的话:“在靖江吃一个月,我保证顿顿不重样。

 

在美食的世界里,善于思考的诗人们体会得很深。荣荣说,靖江人能把吃变成艺术,可见这座城市的人是多么会生活、有文化。田禾认为,靖江美食绝不是突然之间的成就,而是沉淀了好多年的文化,这说明智慧、勤劳早就根植在靖江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里。“这些印象和体会都已烙在我的心里,再经过内心的消化和反刍,这些灵感一定会成为我的一篇得意之作。”田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