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医院都能制什么医生都能开 膏方市场乱象

04.11.2014  12:58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天气渐冷,吃膏方进补的人越来越多,南京多家医院争相开炉点火熬制膏滋。近年来,南京各家医院冬季进补市场每年都以15%以上速度递增,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问题。

  一家医院开出两万膏方

  据了解,去年江苏省中医院开出近两万料膏方,收入近4000万元,今年早在半个月前就熬出了第一锅膏,半个多月来就有近千人预订,预计比去年将会有不小增幅。南京市中医院去年的膏方收入也超过1000万元。膏方收入成了一些医院、药店下半年重要“经济增长点”,有的医院中医科一个冬季的膏方销售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少人盲目跟风进补。进补人群中,不仅有确实需要补的慢性病人、亚健康者、老年人和女性,但一些体格健壮的中年人甚至儿童也在补。曾经有人带着5万元钱到南京市中医院开膏方,而不是看辨症是否准确、补了是否有效。

  由于膏方进补人群大、“含金量”高,一些不具备开方资格的店也加入开膏方大军。记者昨天上午路过南京汉中路时,一家药店正宣传预订膏方的广告。网上也在销售膏方,记者网上搜索,有5000多个网址都有膏方产品,功能也五花八门,美白、养颜、祛痘、调经等。价格低的只要三四十元,贵的也不过上百元。

  膏方虽好但不可乱吃

  江苏省中医院医务处处长马朝群说,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中药组成,这些药非常讲究配伍。目前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都有中医科,都能开膏方。膏方进补市场火红,可当下缺少资质标准,受到利益驱动,很多没有行医资格的医生都在开膏方。

  “是药三分毒,即使是补药,也要吃得对路才行。”南京市中医院虞鹤鸣主任中医师介绍,比如何首乌有乌发、养颜作用,但里面含有乌头碱——一种神经毒剂,必须经高温、酒精处理才能变毒为宝。黄莲虽然号称天然抗生素,但性大寒,寒性体质的人不能用。正常一剂膏方,医生最少要和病人交流数十分钟,从各方面了解病人的状况,然后开出膏方。

  “中医界素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的说法。”虞鹤鸣说,中医讲求辨证施治,膏方更是如此,一张好的膏方需要专家的望、闻、问、切,悉心诊察后,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既要针对多种慢性疾病抓要害,又要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虚实现状、寒热关系、气血状况等综合考虑,因此膏方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医生的资质和经验。而现在很多医院的医生,病人来了以后简单问几句,便在电脑中的基础膏方上钩钩点点,一张膏方就出来了。

  推广熬制标准困难重重

  方子出来了,制膏过程也非常重要。南京市中医院膏方加工部老药师杨炳火主任说,一份膏方通常需要经过浸泡、煎煮、榨取、过滤、浓缩、收膏、分装等七个步骤,药材投放时间、火候等也各有不同,因此对熬膏技术有严格要求,整个熬制过程至少十多个小时,无论哪个环节有疏漏,效果都会千差万别。不能用自动煎药机,更不能图省事方便用铝锅、蒸汽等熬膏,那样虽然快,但疗效大打折扣。

  南京市中医院前年率先在全国制定熬膏方的9项标准,原则上必须是副高以上中医师职称且在副高职称位置上临床工作十年以上,才能有开方的资质,此外对选料、煎熬、收膏、加工场地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虽然得到上海、北京等一些专家的认可,全国有50多家医院前来学习,但事实上当作行业标准推广仍困难重重。

  业内人士说,冬季进补,如从汉代算起已经有2000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精髓,为规范进补市场,更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声誉,相关行业标准应当由国家卫计委或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出台,才更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细化具体、审查办法,便于操作,给膏方进补市场套上“笼头”。(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