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集市:城里人温暖的“乡土回忆”
鳞次栉比的货摊从街头摆到街尾,人群熙熙攘攘,在五颜六色的货摊前或挑选或比较。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诱人香味,也充斥着讨价还价声、沿街叫卖声、招呼声,不绝于耳。这是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绿洲路上的一个热闹的集市。
一大早,胡师傅两口子就“上集”了,将一块布平整地铺在地上,从车上小心翼翼地将山药拿下来摆好,在摊位前树一块牌子,“十元八斤”,由于价格公道,胡师傅的第一桩买卖很快便成交了。
在中国的乡村,这样的集市数不胜数。而在城市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许许多多的乡村集市被挤出了原来的土地。在石家庄,许多二环以内老城区的集市都已经外迁到二环以外,绿洲路集市是二环以内为数不多的集市之一,这是城中村改建遗留的产物。一些市民说:“在这里找到了些许温暖的乡土回忆。”
董叔和陈叔都在绿洲路附近住,平日闲在家中无事,赶集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董叔说:“这个集市其实属于农村的原汁原味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真想看更精彩的集,还得往农村去。”
陈叔接过了话茬:“往年这集上的土特产特别多,而且好多东西都是手工做的,村里的人都把自家的东西拿出来卖。有一家做饸饹的,在地上刨一大坑,架上‘床子’,坐在上面使劲压,那看着太过瘾了。”
“集”含有“人与物相聚会”之意,在古代也称“墟市”、“集墟”,是农村或小城市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
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中国的城里人大多是从乡村走来的,他们的心里怀揣着厚重的乡村情结,集市是他们儿时深刻的记忆,是让他们倍感亲切的存在。
在中国发展的滚滚大潮中,集市日渐没落不可避免,但对于许多居住在城市的人,包括即将成为城市居民的村民来讲,未免是个遗憾。
“我是农村出身,小时候牵着妈妈的衣角赶集,后来帮着爸妈看菜摊,对于集市很是熟悉。虽然住在城市里很久了,但集市承载着我的乡愁。”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景敏说。
集市是四里八乡的村民们展示自己的好舞台,也是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的舆论场。“在集市上,可以观察到许多民风民俗,观察出一般大众的关心和喜怒,从而知得失。”胡景敏说,“集市的时间固定、场所固定、人群也固定,人们彼此较为熟络,所以集市的热闹不同于商场的热闹,多了一层人情味儿。”(张大川)
原标题:都市里的集市:城里人温暖的“乡土回忆”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