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交换箱”——来自瑞士的绿色回收新尝试

31.07.2015  11:46

人民网消息 如果有人要在你所在的街区设立一个电话亭大小的箱子,里面放满别人家淘汰的物件,比如书籍、玩具或者小装饰品,然后挂上一个“免费”标记牌,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瑞士的一个“邻里交换箱”项目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这个项目使每一个路人都能成为潜在的回收者,在别人的弃物中“寻宝”,并思考将其再利用的方式,甚至还可以将自己不再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据care2.com网站报道,从2011年至今,在日内瓦这个“邻里交换箱”项目已经为共计32吨物品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

这个创意能否在其他城市复制?

提高回收再利用率带来的环境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从该项目策划人的角度来看,“邻里交换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它还是城市艺术和社会实验的结合体,为建立起邻里之间的社会文化联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该项目是由“幸福城市实验室(Happy City Lab)”策划的,其创始人、来自日内瓦的艺术活动家丹·阿彻(Dan Acher)在一次对自己日内瓦的公寓进行年度大扫除时,萌生这一想法的。他会在阳台上看人们从对面街道上经过,然后将他的旧物品带回家。

阿彻当然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全世界有很多非正式版本的“交换箱”。不过“幸福城市实验室”比其他人更近了一部,他们录制了交换箱使用情况的视频,帮助观众停下来反思这一举措更深层的意义。此外,“邻里交换箱”网站还邀请参与这一活动的网友分享照片,看看他们都从中找到了什么好东西,又捐出了哪些物品。

邻里交换箱”实验项目已经在瑞士设立了60多个箱子,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对这一项目感兴趣的人可以访问这个链接http://www.hclbox.org/en/boxes/new,了解如何设立一个“邻里交换箱”,获取关于如何成功运作、如何将自己的箱子纳入该项目以及如何维护等方面的建议。不过要将“邻里交换箱”项目推广到你附近的社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瑞士之外,美国各地都有很多人们自发设立的交换箱,但瑞士的项目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部分原因在于有一套简化流程的管理体系,再加上社交媒体元素的资源聚合属性,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互动性。

总之,设立一个交换箱是一回事,拥有一套体系使之能够持续地开展下去、挖掘出更多的潜力则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