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美味零食,你还有印象么
过年,除了要准备大鱼大肉,各种美食外,休闲时的零食也是肯定不能少的。提到零食,不能不感叹现在的孩子们太有口福了,有那么多花色齐全、口味各一、令人眼花缭乱的零食。家长也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买回各种各样的零食。回想我小时候,零食算是奢侈品了,大多是来自一年四季的天然“绿色食品”。
关于零食的记忆,每个年代的人都不尽相同。“对我来说,小时候最想念的美味就是饼干,现在饼干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那时,饼干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四个姐姐,所以深得母亲和姐姐们的宠爱,尽管如此,我吃得最多的零食就是蚕豆,上学时,母亲会抓一把蚕豆放到我的口袋里,下课的时候摸出来,一咬嘎嘣响,往往能引来同学们不少羡慕的目光。”说起零食,家住滨江新城的70后蒋先生依然记忆犹新。
“小时候的零食种类很少,一双手都数得过来。”80后美容师小叶说,她记得的零食有老虎糖、干脆面、棒冰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用零花钱去买的,在零花钱几乎没有的状况下,她会眼巴巴地等着妈妈做零食:山芋干、萝卜干,或者是树上的桑果、金钩钩。“桑果成熟的时候,也是我和同村的小朋友们最开心的时光。我们从家中搬来板凳,踩在板凳上然后手脚并用爬上树,坐在枝桠上吃桑果,天黑了,每个人都嘴角黑黑地回家去。”
炒米糖、花生糖
每到过年,爆米花的师傅就会走街串巷地叫卖,他其实不卖爆米花,而是卖他爆米花的这门手艺。米和玉米都需要买家自备,师傅提供工具和手艺制作。传统的爆米花工具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年关,一旦听到附近有巨大的爆破声、孩子们的尖叫声,就是有师傅在附近工作了。只见师傅从漆黑的口袋中倒出雪白的爆米,刚才捂住耳朵的孩子们就什么也不顾地捧起来就往嘴里塞了。而现在的爆米花大多基本上都是由爆炸玉米经过简单加热爆出来的爆米花,加工容器早已不是早期的“转炉”了,机器也先进了很多,只是爆米的师傅和那一声巨响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嘭”!随着一声巨响,黑色的炒米机“肚子”中就“吐”出了一堆冒着热气的白花花的炒米,抱着铁质饼干盒焦急等待的孩子们赶紧抓一把炒米填进嘴里,熟悉的香气弥漫开来,引来更多的顾客。今年50多岁的刘阿姨向记者回忆起小时候年前“炸炒米”的这一幕,“炒米也算一种零食吧,可以干吃、也可以泡水吃,炸好的炒米加上些许油、橙皮、饴糖,放在模子里压紧,再切成小块,就成了炒米糖。把炒米糖放在嘴里,嘎嘣嘎嘣,过年的气氛就这样在炒米糖的香甜气味中开始了。过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或炒米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时候,就用开水泡泡,当早饭吃,也是不错的选择,美其名曰‘炒米茶’。”
刘阿姨有兄妹近10人,在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过年的时候父母才会亲手做一些炒米糖、花生糖给孩子们解馋。“只有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晚上,等我们都睡着了,父母才会开始做这些年食,怕早做了都被孩子偷吃完了。”刘女士笑着回忆,“闻着那锅里熬着的糖稀散发的香甜味道,我们怎么能睡得着呢?”用大锅反复搅拌着锅里的糖稀,将炒米、花生、芝麻等材料加入糖稀中继续搅拌成团,趁热放到案板上,压平用菜刀切成薄片,等冷却后就成了甜脆的炒米糖和花生糖了。“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我还是会买些炒米糖、花生糖,但是现在的孩子们零食太多了,这些都不怎么爱吃,只能是我们老人家来回味下了。”刘阿姨有些感慨。
炒蚕豆、花生、瓜子
说到炒的东西,那也有很多,黄豆、蚕豆、花生、瓜子甚至大米都可以炒。炒蚕豆,要那种晒干风干后的老蚕豆才可以用来炒,最好炒的同时撒点盐,这样才会有点味道,因为蚕豆本身实在是太淡了。炒蚕豆同样可以长时间保存,但用来待客似乎寒碜了点,因此基本就成了孩子们的零食。跑家串户时、玩耍时、上学时,都可以随身带点塞在口袋里,抽空摸出一颗剥壳吃掉。炒蚕豆很硬,牙齿不好的人和老年人基本是不能吃的。有时候几个小孩在一起还会比较一下谁家的蚕豆炒得好,情景相当有趣。
“小时候的我们,非常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零食。直到春节前的除夕之夜,母亲才取出保存了好长时间的口袋中的花生和从集市上买来的生瓜子。放在大锅里炒熟后,只分给我们一点点过过馋瘾。”70后张先生说,“只有在春节的这些天里,我们才可以放肆地吃着拜年分到的各种零食。”
花生和瓜子,这对国民情侣档可是逢年过节喜宴酒席饭前饭后之必备佳品。过年聚会聊天或者窝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总少不了一地的果壳呢。
烤红薯、搅糖稀
每到冬天,大街小巷最红火的小吃,莫过于香飘百米的烤红薯。
在高高大大的铁炉里,跳动着旺旺的火苗,在桶口支着的铁架上,放着烤熟的或大或小的红薯,香喷喷的味道,吸引着放学后嘴馋的学生驻足品尝。红薯富含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铁、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很多营养学家们将其列为“抗癌食品首选”。
它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通便排毒。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还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
是否记得小时候,学校门口总有卖糖稀的,一个很旧的木头箱子,里面有个黑糊糊的小锅。半透明的糖稀在锅里冒着热气,不时地冒出泡泡。
一群孩子总会围上去,并不富裕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掏出5毛钱,换来两根短棍,加一团半透明的糖稀,搅一搅,拉一拉,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如今搅糖稀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它已经不能给现在的小孩带来多少欢心了。
棉花糖、糖葫芦
棉花糖可能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了。只见小贩姿势很是潇洒地加一勺勺的白糖进去,那些糖在铁皮做的锅里高速旋转几圈后就变成了一团团的棉花糖。其中到底暗藏着什么原理,怕是很多80后之间讨论不休的难题。
棉花糖是糖果中的一个品种,既然是糖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和糖分,这些含量如果在人体中偏高的话就会导致人体内热量的超标,超标的结果就会导致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增加,吃太多的话就很容易使人发胖哦。
小时候只要看到卖糖葫芦的就不肯走了。而因为过年,大人也会暂时放下以往的强硬态度,象征性地买一串儿。
可是记忆里的糖葫芦几乎从来没有吃完过,下一次还是会忘记大人的批评而又站在插着糖葫芦的稻草棒前。
卖糖葫芦的伯伯们应该最喜欢我们了吧。现在的糖葫芦可不止山楂哟,还有草莓啊腰果啊糯米啊猕猴桃啊等等各式稀奇古怪的花样。
京枣、雪片糕、桃酥
提起过年美食,家住红光的陈龙说:“记忆中最深的就得数京枣、雪片糕、桃酥了。当时年初一都会出去拜年,会从埭头走到埭尾,一家不落,大方的人家能够给上一条雪片糕,顶大方的近亲,辟如舅舅家、姨娘家、姑妈家,还会给一包京枣或桃酥。透明塑料袋包着的京枣,拿一根出来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味道,才叫一个香甜,桃酥跟京枣不同,酥酥的,而且容易饱。那时,要是拜年收到一包京枣或桃酥的话,会立即送回家,告诉妈妈这是在哪家拿到的,让妈妈在那家小孩到我家拜年时,也要给相应的。”
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追寻记忆中的味道,所以京枣、桃酥购买的人日益增多。记者在土桥街上找到了一家还是以传统手法加工京枣、桃酥的食品加工组。
刘桂权和妻子刘来娣从事加工京枣、桃酥、雪片糕已经35年,经历了京枣、桃酥、雪片糕的紧俏到潇条再到回暖。记者跟随刘桂权参观了京枣的制作流程:京枣是用糯米制做的,先要把糯米放在水中浸两天两夜;捞出、沥干,机成糯米粉;拌料;加工成型;然后放入油锅炸酥、脆;把白糖放锅里熬,再把炸好的半成品放入糖水中搅拌;最后把搅拌好的半成品捞出,放在台上,闷二十分钟,就可以包装出售了。现在加工组主要是刘桂权跟老伴两人生产,儿子负责销售、送货,儿子上学时学的就是食品加工,在无锡开了两年蛋糕房,前年刚回来,跟刘桂权一起创业。
“我们做的京枣,从选料到工序都严格把关,都是纯手工,只有这样才能一直保持传统的味道,随着人们对传统糕点需求的提升,我们这里的销量也较前几年有所提升,其实传统制作的京枣、桃酥、雪片糕是需要保护的,现在像我们这纯手工加工的已经不多了,大都是机器批量生产,味道已经变了。只要我做得动,我会一直做下去,传统的口味不能丢,我儿子也会做京枣、桃酥、雪片糕、月饼,至少在他这一代京枣、桃酥、雪片糕的传统工艺还是能传承下去的。”刘桂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