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反法西斯,那些与俄罗斯人民并肩作战的中国人
编者按: 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表示,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以及在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后代参与抗击法西斯德军。文章让那段历史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今日,本网辗转联系到相关旅俄华侨史研究专家,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寻访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毛岸英1944参加苏联红军时的留影
毛岸英(毛泽东长子)
参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在炮火纷飞的反攻战场上,毛岸英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哪里有负隅的德国鬼子,他就带领坦克连冲上去,一路战斗,一直到攻克柏林。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闪电战,德军迅速向苏联首都莫斯科推进。毛岸英和毛岸青当时正住在伊万诺沃市的国际儿童院。 1942年5月,20岁的毛岸英用俄文直接给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要求上前线,信后署上自己的俄文名字“谢辽沙”,同时注明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信投出去十几天都没动静。碰巧,这时苏军政治部副主任曼努意尔斯基将军到伊万诺沃市国际儿童院看望各国的孩子们。毛岸英灵机一动,对曼努意尔斯基说:“我想求您帮个忙,我要参军上前线!”
老将军说:“不可以,你是中国人,没有加入苏联国籍,上战场还轮不上你。”毛岸英说:“曼努意尔斯基同志,我想问一个问题,您说共产国际这几个字怎样解释?”没等将军回答,他自己答道:“共产表示世界走向一种大同,叫做共产主义,各个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国际,就是国际主义。我爸爸在中国打击日本法西斯,斯大林在苏联打击德国法西斯,目标都是一个。反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责任。不错。我是中国人,也没有加入苏联籍,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履行国际主义的义务啊!”
将军被深深打动了,不禁点点头。毛岸英马上“变通”要求:“将军,我马上就要读完八年级,请您帮助我进军校吧,我要学习军事,掌握打击侵略者的本领!”
将军看他决心这样大,便答应帮忙。不久毛岸英接到去苏雅士官学校报到的通知。离开军校,毛岸英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参加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坦克部队任连指导员。在炮火纷飞的反攻战场上,毛岸英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哪里有负隅的德国鬼子,他就带领坦克连冲上去,一路战斗,一直到攻克柏林。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毛岸英,赠送给他一把手枪作为纪念。
唐铎将军1955年
唐铎(开国少将)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他身为一名苏军中校飞行员,驾驶战鹰与德国法西斯鏖战百余次,屡建战功,先后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星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红旗勋章和列宁勋章。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第一批授衔的将军中,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而又鲜为人知的空军少将。他曾是孙中山先生关怀培养下的中国军队第一批“空中骄子”,又在苏联空军服役二十八个春秋。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他身为一名苏军中校飞行员,驾驶战鹰与德国法西斯强盗鏖战百余次,屡建战功,先后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星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红旗勋章和列宁勋章,这位传奇将军就是唐铎。
唐铎, 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岳家桥一个农民家庭里。1920年5月,16岁的唐铎与肖子璋(肖三)、赵世炎等人从上海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唐铎怀着拯救民族危亡的志向奔赴广州,并被录取为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飞行学校(又称广东军事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他和另外9名同学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首批军航飞行员。
1925年秋,广东革命政府(孙中山大元帅府改组而成)选派唐铎等六人去苏联空军院校学习。1926年在苏联空军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2年初,晋升上尉。1933年庆祝苏联十月革命16周年时,作为100架飞机的长机,飞越红场上空,接受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检阅。
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1944年6月,唐铎到前线后,他先后在苏联、波兰和德国境内参加了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沿岸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无论是驾驶轰炸机还是强击机,唐铎每次都勇敢而又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特别令人惊赞不已的是,唐铎在他一百多次升空激战中,曾创下了一天六次升空轰击敌人的空战记录。为表彰唐铎的卓越功绩和突出贡献,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金质勋章。
1953年回到祖国,在陈庚大将的要求下,他负责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院工作。在接受了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之后,唐铎奔赴哈尔滨。他以精深的专业造诣,承担了培养空军工程技术高级人才的重任。十一年间,他首创了空军教学和科研领域里飞机工程、导弹、原子弹等八个专业,为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成为全军唯一的一名长期在外军服务、解放后才回国工作的将军。
李特特:(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
在零下40℃的天气里,她与莫斯科人民一起挖反坦克战壕。
李特特(1924— )是中共领导人李富春的独生女。1938年底,她和部分中共领导人子女一道,从战火纷飞的中国,被送往当时尚未卷入战争的苏联,并于1940年进入莫斯科远郊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1941年6月,德军突然入侵苏联,李特特和国际儿童院一些较大的孩子被安排参加军事训练,她获得了“轻机关枪手”荣誉证书。
战争中,李特特还在医院护理伤员,除了每天帮他们换药、喂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一筐筐断胳膊、断腿收集起来埋掉。“我护理过一个年轻的士兵,他长的很英俊,但被截去了四肢,只剩下一个躯干被摆放在草垫子上。小伙子请我给家人写信,告诉父母不用挂念,他一切都很好,战争结束后就能回家了。我写着写着,泪水止不住往下流。”在零下40℃的天气里,她与莫斯科人民一起挖反坦克战壕。“泥土冻得比石头还硬,血从棉手套里面渗出来,后来就干脆不戴手套,任凭血和泥土混在一起。”
罗西北
罗西北(罗亦农儿子)
曾多次分送过阵亡人员通知单、献过血,还和同学们一志参加军事训练,准备随时参军。
罗西北(1926—2005),湖南省湘潭县人。1938年至1941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1941年,党组织把他送到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苏德战争期间,罗西北曾多次分送过阵亡人员通知单、献过血,还和同学们一志参加军事训练,准备随时参军。
林利与父亲林伯渠
林利(林伯渠女儿)
战争期间投身到保护伤员和向前线献血的行列。
林利(1922—— ),湖南临酆人。1938年随蔡畅、马明方等人赴莫斯科共产国际党校学习。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战争期间,投身到保护伤员和向前线献血的行列。 1942年2月调乌发共产国际机关工作,其间积极参加救护伤员和向前线。参与了莫斯科广播电台战时对华广播工作。由于在苏联长期学习和生活,2006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本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回忆录,书名为《往事琐记》,作者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女儿林利。
林利1946年回国,建国后,多次赴苏担任重要翻译工作。多次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赴苏代表团的翻译。
毛岸英(左)、毛岸青(中)与蔡和森女儿蔡妮(右)在莫斯科合影
蔡妮(蔡和森和向警予的长女)
随儿童院里高年级学生到医院去照顾伤员,为伤员组织音乐晚会,参加演出。有时还参加挖战壕、挖防空洞工作。
蔡妮,1922年4月1日生于上海,1929年随蔡和森到莫斯科。
1940年,转到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1941年加入共青团。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伊万诺沃的医院变成了救治前线伤员的战地医院,蔡妮随儿童院里高年级学生到医院去照顾伤员,为伤员组织音乐晚会,参加演出。有时还参加挖战壕、挖防空洞工作、星期六义务劳动等等。
1953年11月回国,在北京儿童医院做儿科医生,1957年又调到红十字医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调到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当教员。1986年退休。
(资料由旅俄华侨史研究专家、旅俄华侨纪念馆创始人、黑龙江省侨联副主席曹明龙提供)
原标题:二战反法西斯,那些与俄罗斯人民并肩作战的中国人
稿源:光明网
作者:胡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