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恋那一片水泽风光 十年修炼成行家里手
新华网南京6月6日电(戚轩瑜)从一名机械专业的大学教师,“嬗变”为水资源管理的“行家里手”,卫臻用了10年。这背后交织着辛劳与耕耘,饱含着信念与坚持,他用自己的心血勾画着人水和谐的秀美愿景,用不懈的追求诠释了新时期水利人“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
一切皆源于独恋那一片水泽风光。
10年承担两项水利部试点任务
在全国,水利部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地区共有12个,张家港市是仅有的2个县级市试点城市之一。自2012年被水利部确定为试点城市后,卫臻和他的水资源管理团队重任在肩。编制试点方案,起草实施细则和考核制度,全力推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的落地,协调推进水资源科学管理、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卫臻与他的团队忙得马不停蹄。
事实上,这已是10年来张家港市承担的第二个国家级水资源管理试点项目,另一个是2005年张家港市被水利部确定为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卫臻主笔了《张家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的编制,全身心地投入到试点的组织和各项协调工作中去,2009年又主持编写了试点自评估报告,顺利地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
在卫臻等水利人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张家港市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成功地探索了经济发达、水质型缺水的平原河网区循环型节水减排建设模式。“张家港经验”成为典型范例,被选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汇编。
卫臻与他的研究团队探索新项目。
学者型水利人的“制胜法宝”
与卫臻交谈,很容易被他身上那股学者气息所感染,严谨、专注是他的“职业标签”,也是他多年来不断开拓创新的“制胜法宝”。
早在2000年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之初,卫臻已经取得了机械高级工程师的职称,为了更好地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河海大学攻读水资源水环境博士学位。为了学习和工作两不误,他常常每天工作和学习至深夜,常年累月、假日无休。
卫臻和他的水资源团队,扎实拼搏、大胆探索,坚实地走出了一串串脚印:创建了江苏省首家县级水资源监测站,取得了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论证资质,构建了立体化水资源监测体系;率先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被水利部认定为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开发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监测系统,获省水利科技成果一等奖;率先实施水资源标准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被授予“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 和“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示范市”。
卫臻还多次主持水利部、江苏省科技厅、水利厅等科技项目的研发,分别获得了水利部大禹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水利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等。他先后30多次作为专家参加了水利部、流域机构及省厅组织的各类项目的评审。
多年来,踏实工作结合勇于创新,各类荣誉纷至沓来,似乎已经是卫臻一种常态化的职业行进轨迹,自然衔接,波澜不惊。
不平凡的一年,再出发
2008年,对于卫臻来说,是不得不提的一年。这一年,“拼命三郎”经历了人生的一个坎。
当时,卫臻的身体出现一些不适,而此时期正是张家港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最繁重的时期,同时他的博士学位面临出站,要对10万字的博士论文修改定稿。他几乎每天以办公室为家,完成8小时工作后,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实在没时间去医院就诊。便血和病痛让他无法久坐,他就跪在办公桌前整理报告,苦苦支撑了半年之久。忙碌终于告一段落后,前往医院救治,却被告知已身患“直肠癌”。
面对病魔,他坦然面对,显露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沉稳笃定。作为省农林厅《太湖流域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技术报告》编写人之一,他还是坚持参加了江苏省发改委在金坛市组织的该技术报告的审查会议后,当晚赶赴上海住进了华东医院,他说应该对项目负责任;在化疗期间,他还是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坛上,在2008年全国水资源专业技术年会年上作了特邀发言,他说能与国内水资源专业领域顶级专家和水利部领导同台交流是他毕生的荣耀;化疗间歇,他还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前往河海大学参加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全票通过,被推荐为优秀博士论文。
经过专业的治疗,卫臻的身体逐渐康复,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节奏。2011年,中央1号文件带来了水利事业发展的春天,也将张家港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引领至一个新的起点,卫臻带领他的团队在推进水利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同时,又自主编写的《张家港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张家港市水资源现代化管理试点方案》等江苏省级试点工作报告、并通过了江苏省水利厅的专家评审。
从卫臻的办公室抬眼望出去,是贯通张家港城区的东横河水利枢纽。秋日的阳光洒在河面上,碧波荡漾,一片秀美的水泽风光,卫臻沉浸其中,又在酝酿着新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