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邓庄村涌动创业潮 个体户显著增加

17.09.2015  14:11

  新华网南京9月17日电 近年来,南通海安县南莫镇邓庄村积极策应大众创业新潮流,吹响激励大众创业号角,放手让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大力推进创业文化建设,鼓励返乡创业,搅热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潮。仅2013年、2014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邓庄新增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19户、规模种养殖大户39户,二者新增的数量相当于前十年的总和。

  如今,走进邓庄村,一派现代化气息迎面扑来: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车辆穿梭,行人匆匆;一幢幢新颖的农家楼舍,整洁靓丽,气度非凡;一排排各式高大厂房,错落有致,展示出省级康居村邓庄的无比魅力。江苏省两位副省长许津荣、凌启鸿曾率队视察,给予了“邓庄涌动创业潮、大众创业兴邓庄”,“生态新邓庄、创业富民众”的高度评价。

   引来一条腾飞“巨龙” 激活一方创业天地

  俗话说,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盛开满园春。邓庄不依大河,不靠大道,是个地处地缘边角的“空心村”,村民靠常年外出打工挣钱。前些年,适值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年富力强、公道正派的周文忠带着全村党员的信任、村民的期望和镇党委的重托,搁下自家百头羊场的打理,出任村支书。

  想要父老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就必须选准一个好项目,树立一个身边的好榜样,以此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业劲头,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支柱经济。马年开春,周支书三下福建,请来与自己有友好关系的青年菌菇科技人才陈忠,投资1600万元兴建苏中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这可是村里请来的第一位“大财神”啊。村干部们放弃自家的农活,义务帮助流转土地,跑手续。当年建成1.8万平米标准化菇房,配全全自动菌包生产流水线,当年出产菌包300万只,高峰期年销售超过4000万元,常年用农民工46人,吸收周边闲置农村劳动力200多人,每人每天可得报酬90元—100元。项目主要原料为本地丰富的秸秆、桑树条、麦糠,有效保护了环境。很多留守妇女们都高兴地说:“在家门口打工真是实惠,收入多,花费少,又能照顾家庭!”村支部顺势发出号召:富裕不是天生,贫穷不会生根,跨进创业之路可以大家翻身。

  村里引进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项目就是一盏灯,它照亮了邓庄发展的前程。于是,通过宣传教育、经验介绍,让“新邓庄人”创业精英陈忠引导大家,用事实鼓舞大家,在全村大张旗鼓地掀起全村创业热潮。

   培育一批本土“雏鹰” 带动一批农民创业

  俗话说,水是家乡的甜,人是家乡的亲。村部一班人懂得,要想村民人人创业,必须培育本土创业典型,可以更好地影响一批创业者学习效仿。本土创业是一种“有根”的创业,可以成为本地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邓庄把鼓励本土创业、培育本土企业、培育本土创业典型作为大众创业突破点加以大力推进。

  为了激发大众创业热情,村部鼓励和支持广大村民勇于创业、勇创大业。村里让每个干部作村民创业者的经济担保人,为10个青年农民创业者争取无息贷款,拿出专项扶持资金对本土初创小型企业进行风险补偿、奖励,有效地扶持12个孵化创业小项目,培育创业个体,促进想创业、会创业的人能够创成业,创大业。

  同时,村支部每季度开设“创业经验我来说”广播专栏,让10个邓庄籍成功人士面向全村开展创业“普及教育”。去年党员冬训,村支部打破“常规”,新增“创业政策充电”和“创业能力蓄能”培训,邀请专家作了两场创业知识讲座,着力增强村民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

  村支书周文忠利用自身技能,兴办了百头家庭羊场,结对帮扶20多名纯农户搞起养羊副业,免费提供养殖技术、防疫和售卖服务,成了带领村民养羊致富的党员干部典型。

  原是打工妹的中年农妇黄礼凤创办“一线(捻线)一草(草品)”两个公司,带动100多名农家女、半劳力在家门口务工、种地两不误,开创了邓庄“半工半农”致富新路,成为巾帼创业典型。

  原为村干部的吉成退休后,自主创业,建成占地50亩的“高架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带动20多个农民成了服装、养兔、养羊的小老板,实现了“个人和众人一起富”的多赢效应,成为“银发创业不言老”的典型。

  如今的邓庄,在大众创业热潮中,构成了“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创业兴业园”,造就了一个可观的创业群体,帮助农民编织了致富梦,并使梦想成了现实。

   招回一群“返巢金凤” 拓起大众创业“高地

  俗话说,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邓庄村两委会认识到,本村在外地创业打拼的成功人士赚到了票子,积累了资金,而且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已成为懂技术、有资产、善管理的创业能手,从长远计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只有鼓励、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信息、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返乡创业,才是最根本的富民之道。

  邓庄积极营造返乡创业的宽松环境,扶持他们尽快做大做强扎根家乡的产业:一是在节假日召开返乡人员团拜会、座谈会,登门问候访谈,用乡情和体面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二是免费选送返乡创业能人参加县以上培训,用知识和技能提升具备创办企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用实事和奖励优惠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

  “一凤高歌”引来“群凤争鸣”。现在,已经有10多个头脑灵活、勇于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依托本地资源创办或筹划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形成了“能人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的“金凤还巢”生动局面。其中,已有2名“返巢金凤”创办了投资超过1000万的“自己的企业”。

  面对群众的感激和上级的嘉奖,邓庄村大众创业“领头雁”周文忠支书表示:在群众面前,在富民强村兴业的大潮中,干部只有一种责任,一种义务,那就是甘当铺路石,永不停歇,永不索取。(严德本 周文忠 印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