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遗嘱库成立一年 2000多位老人为幸福留言
去年9月21日,中华遗嘱库江苏分库正式启动。整整一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探寻这一新生事物给人们观念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过半夫妻互相继承遗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中华遗嘱库江苏分库时,76岁的刘骞(化名)老人正在一笔一划书写自己的遗嘱。“我和老伴如果有一人不在了,遗产留给对方;两人都不在了,再给孩子。”他说,“这样安排,是保证在世的老人有财产处置权,会更加主动。”
“来现场和电话预约立遗嘱的老人很多,目前已排到11月以后。”江苏分库主任庞华幸介绍,中华遗嘱库江苏分库启用一整年,共保存2000多份遗嘱。前来立遗嘱的当事人,93%为南京人,也有来自常州等地的。老人处置的财产主要为房产、银行存款,其中超九成的遗嘱都与房产分配有关。
据统计,关于遗产分配,夫妻互相继承的占54%,直接由子女继承的占42%,直接由孙子辈或其他人继承的占4%。曾经有位老人前来立遗嘱,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留给孙子。他说,自己只身来到南京,凭自己的努力挣下一套房产,希望儿子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财富。老人相信,通过遗嘱的安排,能够将自己的愿望传递下去,实现自己的幸福留言。
让最后的岁月更有意义
采访中,记者遇到从美国赶回来陪父母立遗嘱的陈女士。据她介绍,在美国,超过50%的成年人会早早立下遗嘱,有人在有了第一个孩子时就开始立遗嘱。一些猝死的明星,事后发现他们早就立好了遗嘱,这也体现出遗嘱在美国的普及率。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继承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并成为影响家庭关系的主要矛盾。庞华幸说,建立中华遗嘱库,由专业人士帮助老人处理身后事,可以避免财产纠纷,让家庭更加和睦。“我的财产我做主,运用法律工具维护家庭和谐,使生命最后的岁月变得有意义。”
庞华幸介绍,法律认可的订立遗嘱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等。中华遗嘱库采用的是自书遗嘱形式,老人立好遗嘱后由中华遗嘱库保管,可以防止因遗嘱内容泄露,导致子女对遗嘱不满意、产生纠纷,让老人晚年不得安宁。遗嘱库在保管遗嘱之前,有录音录像、拍照、录指纹、见证、扫描存档等一系列流程,同时办理立嘱人的精神评估,保证遗嘱真实合法。
此外,还可以防丢失。老人订立的遗嘱,在其去世后才会生效。这段期间,遗嘱面临毁损、灭失或找不到的风险。对于立有多份遗嘱的人来说,更需要专业的保管服务。
立遗嘱也是传承良好家风
刘骞和老伴写好遗嘱、领到遗嘱证之后,表现得十分轻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老人曾经送来锦旗与水果,对他们表示感谢。
死亡话题向来是中国人的大忌,但记者采访中感受到:时代不一样了,不少老人可以从容地谈论生前身后事。老人办理遗嘱,充分体现自身坦荡的心胸,是对身后事的一个妥善安排。只有提前规划好,才能减少家庭纠纷。
87岁的陈雯(化名)老人和老伴都是南京某高校老师,近年来送走了不少熟人。采访中,她一再表示,“我们坚决反对过度抢救,因为那没有意义,还浪费社会资源。也不希望开追悼会,何必给社会添麻烦?”记者了解到,前来订立遗嘱的老人中有类似想法的不在少数。
立遗嘱也是为了传承良好家风。“家庭财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在继承里面,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庞华幸说,目前国人订立遗嘱,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何分配自己故去以后的物质遗产,而对精神遗产的传承,认识尚有不足。
记者看到,遗嘱库专门为立遗嘱的老人们提供“家风传承卡”,愿意给子女留言者可以填写,并与遗嘱一起保留在遗嘱库。“孩子,妈妈满足地走了。生命短暂,我跟你们还有说不完的话。希望你们互相扶持,将善与爱的火种代代相传……”这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士,在订立遗嘱时通过“家风传承卡”给自己的两个孩子留下的人生感悟和勉励。
庞华幸表示,希望通过遗嘱弘扬传统美德,让社会形成良好的敬老氛围。子女不要光盯着父母的财产,更要重视精神传承。(任松筠)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