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粮价过渡波动须标本兼治

08.12.2015  16:50

 

近期,国内市场三大主粮价格全面持续下跌,由于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大、仓容紧,社会各类市场主体收购谨慎,导致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部分粮食主产省出现水稻、玉米主品种“卖粮难”现象。局部地区甚至形成排队卖粮常态化,个别收购点出现卖粮打折、走后门等异常状况,一些地方的粮农特别是种粮大户愁容满面,苦不堪言。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秋粮稻谷、玉米价格下跌,全国粮农较往年少收益约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粮价过快上涨影响到广大居民的生活,粮食市场疲软则造成粮价波动下跌,农民种粮不仅没啥赚头,甚至亏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谷贱伤农”,市场粮价持续走低,极易造成农村新一轮“抛荒”现象,引发粮食市场的恶性循环。

粮价乃百价之基。虽然粮食逐年增产,但粮食价格的持续下跌,让农民多收了“三五斗”,折射的不仅是库存问题,也是粮食产销机制不协调的市场反映,更暴露了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流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现有收购补贴方式对种粮农民收益增加有限 。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特别是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了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可以说现在国有粮库是“仓禀实、库存足”。但最低价收购价和临储政策更大程度上有益于粮食流通环节,同时变相鼓励企业加大库存,通过保粮管粮赚取稳定收益。 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形成了对进口粮食的部分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面粉、大米等主粮品种的品质要求相应提升,而生产等级面粉的高筋小麦和优质大米大多需要从加拿大、美国和泰国进口。且国家连续多年出台的托市价与国际粮价相比,已形成了一定的价格空间,为此,有关部门不得不增加粮食进口配额。据统计,我国今年前10个月进口谷物总量近1.5亿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粮食市场。 三是加工企业需求不旺 。因国内市场疲软,加工企业只能以销定产,导致入市收购较为谨慎,原本市场化收购会消化大量粮食,但主产区非国有粮企今年基本按需收购,在粮食买方市场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折价收购。 四是粮食转化水平不高 。粮食陈化后大多会改为工业用粮,而陈化粮生产淀粉、怡糖、乙醇燃料等产品后,也会遇到市场滞销的矛盾。另外,养殖耗用粮食也呈萎缩趋势,不少替代产品占据一定空间,减少了粮食需求。 五是主粮品种比价效应导致价格下跌 。油菜籽、玉米取消临储政策后,市场价每市斤较上年分别下跌0.9元、0.35元左右,稻谷、小麦因比价随之下跌则在情理之中。 六是前几年对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不少地方政府因为粮食生产流通对财税的贡献不大,长期对粮食流通设施很少投入,国有仓容设施破旧,数量不足,科技应用弱化,导致收购能力弱,保管条件差,无疑对粮食购销带来一定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粮源掌控能力。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务院最近又印发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从保护耕地面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落实收购政策,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增强储备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决定,价格合理波动是常态,解决粮价持续下跌,除政府实施价格干预机制等宏观调控手段外,必须对粮食总体战略进行优化,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 一要尽快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机制 。既使小麦、稻谷、玉米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又能够保护农民利益,调动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要建立最低收购价政策与粮食直补联动机制,改目前在流通环节的“暗补”为生产环节对农民的“明补”,使粮食直补政策具有弹性,提高补贴效益。通过综合运用价格和补贴等手段,构建既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能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符合国情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二要摆脱对进口优质粮食的过渡依赖 。从保护国内粮食生产和消费需求出发,适当减少进口配额。粮食加工企业需针对国内粮食品质,生产出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降低粮食库存。同时扩大淀粉、乙醇燃料使用范围,压缩陈化小麦、稻谷、玉米的库存消耗。加大打击肉类走私,保证肉类合理价格,促进畜牧业正常发展。 三要提升粮食品质 。我国现有粮食质量与进口粮食相比,其内在品质和色泽差距较大,因此,各级政府要在优化粮食结构,搞活粮食流通方面多下功夫,针对粮食供求暂时出现的结构性过剩,努力发展优质小麦、水稻等主品种生产,把精品农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实施原粮代码制和质量可追溯制,提升我国的粮食质量水平。 四要扩大国有粮食企业收储能力 。从收储保供、稳定市场、解决农民售粮问题的高度,加大资金投入,缓解国有粮食企业仓容不足的矛盾。要适当增加地方储备计划,形成数量合理,调控有力的储备粮存储体系,有效化解当前收不下、储不了、销不出等问题。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国有粮食企业在特殊年景中要顾全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及时腾并仓容,力争应收尽收。同时通过借租社会仓容,满足农民出售托市粮需求,让农民好粮卖个好价钱。 五要引导农民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在政府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有序引导组织农民搞好产业转移,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农民收益。 六要降低粮食种植成本 。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后,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应运而生,为了集中土地,每年每亩地需贴补承包户1000元左右,测算到粮食每市斤将增加0.45元,无形地提高了种植成本,要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有效手段降低或减轻费用,增加种粮收益。   郁  文  朱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