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贝宁一家四人走上汉语学习路
新华社记者张改萍 刘安平
2009年3月,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从此,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在汉语专业三年级学生阳光的家里,兄弟姐嫂4人一起学汉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阳光一家十余口人住在首都科托努市,离阿波美卡拉维大学约9公里。父亲保罗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及其近代历史。他经常给儿女们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以及毛泽东主席的故事,因此在子女心中播下了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种子。
在父亲的影响下,阳光和弟弟爱达于2013年率先来到孔子学院报名学习汉语课程。一年之后,姐姐罗西纳和嫂子波莱特也成为孔院汉语专业的学生。共同的爱好与课程令他们4人在家里常常练习用中文交流。
采访中,阳光用一口还算流利的中文讲述了他学习中文的故事。“贝宁第一大民族语言芳语有4种声调,所以学说汉语相对容易一些。但学写汉字很难。刚开始时,学写一个汉字往往要重复练习写几页纸,但逐渐地感觉到写汉字就像画画一样,很有意思。”受好奇心的驱使,阳光逐渐爱上了汉语课。
2014年,阳光在“汉语桥”比赛中不仅荣获贝宁赛区二等奖,而且还赢得参观北京和湖南等地名胜古迹的难得机会。“中国到处是柏油路。相比之下,贝宁有太多的路需要重修。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值得我们学习。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让人流连忘返。”阳光颇有感触地说。“在长沙科技馆,我还亲自体验了4D电影,感受全感官电影观影科技带来的娱乐和趣味性。”那次中国之行让阳光更加坚定了学好汉语的信心。
去年,弟弟爱达凭借奖学金到中国留学。从此,阳光与爱达经常上网交流学习汉语的心得。弟弟对中国最新发展的各种描述,不仅使阳光学好汉语的信心满满,而且提高了姐姐和嫂子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今年2月,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欢乐春节”征文比赛。阳光以一封《写给在中国留学的弟弟的信:中贝文化相交》的作文获得中文组一等奖。阳光在获奖作文中这样写道:“通过3年的汉语学习,我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国和贝宁的礼仪文化、语言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在慢慢地交融。老师说:‘学无止境。’这只是我所知道的中贝文化相交的部分内容。现在你在中国留学,应该比我更熟悉中国文化了吧?”这篇作文从中贝语言、饮食、民族、风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用相当丰富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中贝文化的迥异与相爱相生。
眼下,阳光除了在校学习汉语外,还在贝宁一家中资机构担任翻译。“现在每天下午兼职翻译工作,不仅可以学以致用,更好地巩固汉语知识,而且能利用自己的汉语知识和客户进行沟通,很有成就感,”阳光说。
谈到今后的打算,憧憬未来的阳光说:“今年我就要大学毕业了,争取拿到奖学金去中国留学,更好地学习汉语,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老师教给我们一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我想去中国留学,亲眼见证中国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