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网络诈骗再出新伎俩

18.09.2015  18:09

 

 

警方支招识破这些老套路  在警方的强势宣传下,传统的通讯网络诈骗手段逐渐消殆,近期,新型通讯网络诈骗招数又浮出水面,却也万变不离其宗,依然是老套路,虚构各种由头,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伎俩一:中奖后必须缴纳保证金,否则违约

 

案例:7月9日上午,市民何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的男子声称自己是某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何先生在这个节目中获得了二等奖,但必须支付6000元的保证金,如果不支付,不仅取消获奖资格,还要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何先生听信该“工作人员”的话立即准备汇款,当其在ATM机上准备汇款时,被巡逻的社区民警及时阻止。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等媒介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而任何合法的奖项,都会通过正规渠道通知,一旦获奖不会随意撤销,更不会预先让获奖者支付保证金,也不会存在违约问题。

 

伎俩二:预先支付定金的“电话诚信交易

 

案例:7月18日上午,一陌生男子致电我市一食品批发店的顾先生,声称欲向其大量购买牛肉罐头。简单商谈过后,男子对顾先生的报价表示满意,便要与其签订购买合同,但出于“电话诚信交易”原则,要求顾先生预先支付定金。顾先生急于做成生意,未仔细核实对方身份,便将款项汇给了对方。后确定为电话诈骗,我市警方辗转北京、天津两地追回2.7万元钱款。

 

警方提醒:在商场交易中,不存在“电话诚信交易”原则一说,在与陌生商家做交易之前,一定要先核实对方身份,切勿急于做成生意,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此外,要尽量避免网络、电话等在线与陌生商家签订合同的方式,并在转账汇款时认真确认对方账户信息。

 

伎俩三:为慢性病患者送上“补助基金

 

案例:8月10日,市民陆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电话里一名女子自称是某医院的工作人员。她问陆先生:“你是不是有x慢性病?国家有一笔慢性疾病补助基金,你打电话给0105xxx,申请补助基金。”陆先生随即拨通了该号码,对方要求其提供银行账户,并让其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陆先生发现自己银行账户里的钱少了15000元后,这才意识到被骗了,赶忙报警。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电话虽然是随机拨打的,但诈骗对象具有针对性,针对的是患慢性病群体。防范意识不高的市民,接到电话很容易相信这一说,从而按照其指示对ATM机进行操作,不知不觉地根据指示将存款转到对方账户上。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一旦接到涉及补助类钱款的电话,可以及时上网查阅国家是否出台相关政策。

 

伎俩四:购买“机密复习资料”,逢考必过

 

案例:9月2日,即将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市民肖某,接到一陌生女子电话,对方声称来自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有许多专业资格考试的答案,只要报名他们的“保过班”,就会获得“机密复习资料”,考试百分百包过。肖某听信了女子的话,预付了1200元学费和1000元保密费,但是直到考试开始,对方都没有给予肖某“机密复习资料”。肖某考试结束后向辖区派出所报了警。

 

警方提醒:资格考试的主管部门从不指定考试教材和辅导用书,也不举办或授权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此外,各类资质考试是有严格保密程序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前获取原题或者答案,不法分子利用广大考生急于求成和不劳而获的心理,吸引考生上钩。    (徐 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