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通航服务助航 江苏打造苏北运河高速通道
新华网南京9月7日电(毛丽萍 石梦琦)40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一直被誉为“黄金水道”,是江苏及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水运大动脉,是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的主通道,也是全国唯一能与长江干线媲美的内河航道。去年,江苏全年全省煤炭消耗近3亿吨,其中苏北运河承担了四分之一以上运量。2017年上半年,苏北运河货物运量已达1.51亿吨,一条河完成的货运量,就占全省各种方式运输总量的13.9%。依托水运运输的优势,江苏交通积极贯彻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融入 “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部署,打造苏北运河高速通道,服务全省“两聚一高”新江苏建设。
调度中心现场
智能调度,相当于又建一条“新运河”
“智能调度系统”是苏北运河提高通航能力的一大助手,目前已经在全线推广使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处长黄岩介绍,智能调度就是依托物联网传感技术、大数据综合分析运用、GIS动态数据汇聚,将航道管理、船闸调度、船舶监管和船民服务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网(高速光纤传输网络)”、“一库(综合数据库)”、“一图(电子航道图)”、“一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智能系统。
黄岩透露,苏北运河现已全线铺设了光缆,建成了10个梯级间无障传递运河“大数据”。通过计算机智能排档,船闸工作人员可以便捷地对往来船舶进行智能“遥控”。同时根据船闸通过能力、航段区间锚地情况、船舶流量等数据信息,分级控制,统一调度,科学调配相邻航段船舶流量。
智能调度系统,带来了通航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也带来了航运船舶的升级换代,在运输繁忙的大运河苏北段河面上,航道里的船舶不仅仅是传统的拖轮、单体轮,海运中常见的环保美观的集装箱轮也开始大量进入运河参与运输。数据统计表明,2017年上半年,苏北运河货物运量已达1.51亿吨,一条河完成的货运量就占全省各种方式运输总量的13.9%。2017年6月21日,邵伯船闸单日船舶通过量达106.9万吨,创造了全国内河船闸单日通过量最高纪录。
为了让苏北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充分发挥效益,苏北运河船闸通过信息化把闸室利用率提高至少10%,相当于在苏北地区又建了一条年通过量千万吨级的“新运河”。
船舶过邵伯船闸
开通“船讯通”,两分钟过闸
“过去在运河苏北段跑船,每一闸都要上岸办手续缴费,每次光准备上岸需要的小划子就要40多分钟,再加岸上来回一趟没有2小时下不来。现在‘船讯通’太方便了,过运河苏北段所有闸,如果网络没问题,我点击手机上这个软件,只要2分钟左右就可以办完船舶的登记、申报和过闸缴费所有手续。”跑了20多年船的苏徐州货898号船老大段广好逢人就夸。
2015年,苏北航务管理处组织开发了“船讯通”App,免费向船民安装。截至今年6月30日,已经免费安装“船讯通”软件31628台,使用率达100%。在“船讯通”上,船民们可以看到不同船闸的过闸情况——有多少艘船正在等待过闸、自己曾经的过闸轨迹等等,8月21日,这项便民服务已经升级到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电子申报过闸和电子缴费,这项便民服务不仅节省了船民办手续的时间,减少了上岸下岸的风险,还能节省了船闸的人力物力。
与此同时,江苏还在重要船闸开通了“水上ETC”,已累计完成船舶智能快速过闸97.5万艘次。19个水上服务区也已投入运行,可为船民提供加油、加气、加水、维修等服务。
这些便民服务大幅提升了船民的满意度,在“船讯通”上设有满意度调查回馈,据了解后台反馈的满意率达97.12%。在大量船舶待闸严峻的通航形势下,船员满意评价达到历史新高。
补齐环境短板,打造人文生态运河
“苏北航务处依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配合地方政府用生态技术将航道打造成亲水平台,徐州、宿迁、泗阳、宝应、扬州等城区段航道已成为居民休闲旅游的观光地。”黄岩说,再经过三年补齐环境短板,闸站就将建成运河上的园林和花园。
从2016年底开始,省委省政府开展“两减六整治三提升”(263)专项行动,将运河列为环境整治的重点之一,进行全面综合环境整治,改善航道通航环境,打造苏北运河绿色亲水走廊、构筑生态屏障。
随船航行到宝应段,航道两岸种植了很多绿油油的芦苇,随着水面上的微风荡漾摇曳,风景十分秀丽。宝应航政管理大队范健介绍,“航道管理站自今年以来,落实‘263’环保专项行动,对航道边坡开展环境治理。种植了芦苇,还有四季树苗,每一季树叶都呈现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冬天河道也不会萧瑟。”
邵伯船闸也透露,船闸管理处先后投入5.4万元,着重对引航道、游远调站周边水域的环境整治,清理各类污染物约6吨。同时,在闸区内开展固土育林工程,发动职工开展植树活动,投资数万元对三号闸上下游进行绿化补植,补种树木百余棵,全面构建水清岸绿鸟飞穿城而过的苏北运河新景象。苏北处党委书记周进介绍:“苏北运河还将开展闸区站区景观建设,一闸一景一站一观,力争将闸站建设成运河上的文化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