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粮食购销企业利润创历史
2015年通州区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987.3万元,创2001年改革改制以来历史新高。
不断改革,锐意进取。通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始于2001年7月,第一轮改革时,有1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属50多个粮库站,800多名职工,改革后,保留了1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拆消了下属50多个粮库站,全员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返聘了57名干部职工。第二轮改革始于2013年,通过拆并,保留了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不到40人,通过不断努力,彻底解决了“三老”(老人、老粮、老账)问题,企业轻装上阵,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近三年,通过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拆除重建和新建仓库,3家企业新增仓容1.5万吨,仓容仓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进出实现了机械化,并引进了许多现代化设施,在粮食购、销、仓储等业务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3家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超过1亿元。
配齐班子,充实队伍。粮食企业改革后,面临企业领导班子力量薄弱、职工年龄老化、人才短缺这一突出矛盾。为此,通州区粮食系统及时引进新鲜血液,尤其是2014年,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招聘以本地户籍和一技之长、高中以上水平的应届和历届生(有工作经验),新招聘的12名职工,通过师傅带徒弟、送培、开展业务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进行培养,使他们很快能独当一面。同时,通州区商务局还通过考察,新提拔了两位年轻有为的同志,充实到企业领导班子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完善考核,奖惩分明。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通州商务局不断摸索和完善对企业的考核分配办法,已连续13年对企业进行经济指标和综合类指标考核。年终通过审计、企业领导述职、民主测评、局机关科室综合考核,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兑现相应的上浮工资和奖金。企业根据考核办法,制定相应的企业考核办法,责任到科室和职工,形成了人人争贡献的良好局面。
搞活经营,不断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托市粮”价格高于市场价,导致成交低迷、仓容紧缺等不利现象,通州3家企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商机,一是开辟网上竞价交易。同南京粮油商品交易市场、中华粮网、南方小麦网等开展网上竞价交易,扩大销售渠道;二是邀标竞价。邀请有购买意向的企业,到通州实地洽谈、竞标销售;三是与加工企业挂钩,实行代收、代储、合作双赢;四是立足本地,优质优价。立足本地寻找适销对路的优质品质,是粮食销售另一突破口,如粳稻“9108”“5055”“46”等市场热销品种,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五是抓好轮换,盘活地储。在确保储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在征得政府同意,不增加储备费用的情况下,解决农民卖粮的困难,通过品种互换,轮换时差,避开轮换出库高峰期等办法,收到较好效果。2015年实现购销经营量38.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