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逃逸鲟鱼现身镇江扬州 引发生态灾难担忧

27.09.2016  14:35

  湖北清江泄洪长江,万吨养殖鲟鱼逃入江中。这些鲟鱼“入侵”长江,可能会对濒临灭绝的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形成竞争和杂交,给长江带来生态灾难。9月23日,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发出鲟鱼鉴定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相关部门立即向沿江各类渔业组织及个人下发鉴定手册,加强对长江干流和湖泊捕捞监管,对已发现的鲟鱼及时鉴定,并逐条登记造册、逐级上报,防止回捕的逃逸鲟鱼重新回到长江或其他自然水体。

  两个月前鲟鱼逃逸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长江物种危机的关注。而湖北逃逸鲟鱼已现身长江扬州段,也让地处长江下游的我省沿江地区担忧,外来鲟鱼会不会酿成生态灾难?

   江苏鲟鱼养殖最大近200公斤

  鲟鱼全身都是宝:可制鱼子酱,鱼肉味道鲜美,软骨有抗癌作用。野生鲟鱼资源近乎枯竭,欧美主要消费市场已禁止野生鱼子酱贸易, 人工养殖成为鱼子酱主要来源。据9月23日云南《曲靖日报》报道, 当地一家鲟鱼繁育、成鱼养殖、鱼籽酱及鱼肉加工一体的鲟鱼产业基地正式投产,存鱼量20余万尾,年加工出口鱼籽酱50吨,出口人民币5亿元。

  我省也有多家鲟鱼养殖基地。记者8月29日在海安中洋集团现代农业生态园见过8种养殖鲟鱼,超大型的室内鲟鱼养殖区,中华鲟、俄罗斯鲟、史氏鲟、鸭嘴鲟、鳇鲟等鲟鱼在水中静静蹲伏或游弋,水面映照鲟鱼们巨大的黑影,令人难忘。史氏鲟近200公斤,身长2米多。而最大的鲟鱼竖起来有两层楼高。鲟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为食。

  中洋集团于学基说,中洋养殖的最大的史氏鲟是种鱼,做鱼子酱俄罗斯鲟味道最鲜美。世界上共有28种鲟鱼,其中12种鲟鱼处于濒危状态,6种处于极危状态。我国现有8种。史氏鲟被人们誉为“水中的活化石”。中洋目前正在尝试鲟鱼鱼子酱生产。

   全省沿江密切跟踪监测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告诉记者,逃逸事件发生后,我省立即组织科研单位与渔业、渔政、执法等部门,在长江沿岸几个测试点对长江渔获物密切跟踪监测,对已监测到的鲟鱼,通过技术比对和种子鉴定,确认是不是杂交鲟。当前的应对措施第一步是跟踪监测;第二步是根据监测数据作出判断。长江历年也有一些放生或淹水混入江中的外来鲟鱼及其它外来水生物,今年我省养殖业大量逃逸的虾蟹鱼均进入江湖,国家级江苏滆湖团头鲂良种场因圩堤决口全部被淹,4000组亲本鱼种全部逃逸。

  省海洋与渔业部门要求,沿江各地发现外来杂交鲟鱼必须立即处死,发现保护动物中华鲟立即放生。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逃入长江的养殖鲟鱼量大,各地水产市场多,捕获的鲟鱼要由渔政部门鉴定。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渔民捕获的鲟鱼必须鉴定批准后才能交易。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如何做到让每一个渔民捕获鲟鱼自觉鉴定,呼吁长江全流域立即行动起来,否则,杂交鲟泛滥将成为长江的灾难。

  长江渔业部门已发布外来鲟鱼“通缉令”,长江原有的“土著”鲟鱼有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3种,而本次逃逸的外来鲟鱼包括匙吻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达乌尔鳇以及杂交鲟(大杂、西杂)等。其中“大杂”指的是达乌尔鳇与史氏鲟的杂交种,“西杂”指的是西伯利亚鲟与史氏鲟的杂交种。渔民和志愿者抓获鲟鱼类捕获物应立即到渔政部门比对鉴定。

  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处樊宝洪处长告诉记者,两个多月来,我省扬州、镇江等地发现了杂交鲟,均已及时处置。尽管养殖鲟鱼能不能自然繁殖还没有定论,但长江生态已很脆弱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渔业渔政部门已加强对长江沿岸巡查,号召沿江渔民发现捕获鱼及时鉴定。我省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普查从今年9月开始进入全面普查阶段,鲟鱼事件对我省沿江生态影响也是调查重点。

   万吨鲟鱼逃逸事件应问责反思

  湖北上万网箱临江大规模的鲟鱼养殖,有没有获批?有没有事前事后的风险评估?泄洪前为何没有与相关方协调提前预警避免巨大生态灾难?危起伟介绍,大部分网箱养殖未获批准,地方政府对大量养殖户管理失控。

  长江办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此次万吨鲟鱼导致长江生态灾难,实质上是因鲟鱼逃逸形成的次生灾害,长江办正组织专家对鲟鱼逃逸事件进行调查,近日将召集全国专家研讨对策。

  专家认为, 水产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是方向,鱼养在车间里,好比养在家中,发大水也淹不了,而网箱养殖在江湖里,一有洪水就遭淹。应警惕水产养殖生态事故发生。此次鲟鱼逃逸事件,向鲟鱼等外来物种养殖热敲响了警钟,专家提醒沿江沿湖养殖此类水产品应慎重,有关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条文,规范特殊水产养殖,对如鳄鱼、鲟鱼、巴西龟等攻击性强的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一旦发生事故,应启动问责追查,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记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