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博士,教授。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怎样使这一举措落地?民营银行运行的这一年中,民营银行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成长的烦恼”?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前做客本刊,他认为,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总体运行平稳,但民营银行依然面临着客户信心不足、定价能力不足、经营风险较高、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尚未定型等方面的考验,未来,需要在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方面为民营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
总体运行平稳
记者:全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已一年有余,能否请您介绍下民营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业务存在哪些可圈可点的突破?
连平:2014年3月,银监会公布了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正式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6月末,第一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已全部开门迎客。目前,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总体运行平稳。
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无一例外的立足股东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禀赋,选择了各具特色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服务,向公众展示了全新的产品体系、运营模式和公司治理。
一是市场定位呈现差异。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市场定位各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主打互联网概念,前者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后者主要为电商平台上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特色的、适合网络操作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上海华瑞银行定位于面向自贸区的涵盖“结算、投资、融资、交易”的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天津金城银行定位于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温州民商银行则定位于温州的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小区居民以及县域“三农”金融服务。
二是业务模式具有特色。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在业务特色上更是个性鲜明。前海微众银行主打个人存款和小微贷款;华瑞银行主要是面向自贸区的专属金融服务;民商银行主打供应链金融;金城银行主要是公存公贷,只做对公业务;网商银行则主要是小存小贷。
三是运营模式各有特点。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都充分利用了主发起人的特色资源、竞争优势和客户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征信与风控系统,进而形成利益共容的生态系统,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
监管、制度和市场环境
尚需进一步完善
记者:作为新型的金融形态,民营银行还很“弱小”,您如何看待民营银行“出生易、成长难”这一现象?我国民营银行在发展中正面临哪些问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连平:民营银行入市“开跑”的时点,恰恰是中国银行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挑战骤然增多的时候。作为后来者的民营银行,既要接受激烈的竞争,也要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其发展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客户信心不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经营内容通常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业务上,这需要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民营银行的股东都是民营企业,与国有银行相比,百姓对于其信任度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开户难和存款难问题。而且民营银行批量诞生之后,其存款业务发展的困难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而没有存款则贷款业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定价能力不足。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利差逐步收窄,这考验着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作为起步阶段的民营银行,其首先面对的恰恰是那些对利率比较敏感的客户,这无疑要求其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但对于新生的民营银行来说,这恰恰是它们的薄弱环节。
三是经营风险较高。民营银行的服务对象大多为小微企业,这也是传统银行不愿意进入的业务领域,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背景下,小微企业风险有加大趋势,这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是个严峻挑战。
四是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尚未定型。目前,首批试点的五家银行虽已全部开门迎客,但主要业务模式尚未最终定型,内部组织管理架构仍在不断调整中,经营成效尚待进一步检验。
未来,需要在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方面为民营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监管方面需要对民营银行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其差异化定位,错位竞争,同时对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和监管;拿捏好网络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监管力度,统筹兼顾统一尺度与不同形态机构的差异化监管;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高度关注民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时预警市场波动对其带来的冲击;在民营银行成立初期阶段,可以考虑适用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待其经营稳定后逐步适用行业平均水平。
制度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以及处置机制;建立并完善健全国家征信系统,提高央行征信体系覆盖面,并推动部分公共数据(如进出口、税收等)向民营银行开放。市场环境方面要建立民营银行与央行、大型银行之间直接和便利的融资通道,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流动性支持。
长足发展
离不开坚持服务“小微”的定位
记者:民营银行的成立打破了我国金融行业国有垄断的状态,“服务小微企业”是民营银行的初衷。然而,在业绩考核和发展要求的压力之下,民营银行能否在服务“小微”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民营银行要如何在竞争中做到差异化经营?
连平:近年来,小微企业持续面临融资难问题,民营银行脱胎于民营企业,因而有着服务小微企业的“天然基因”。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已然十分激烈,传统银行资产规模大、客户资源稳固、经营模式成熟,民营银行并不具备资金、客户、网点的优势,不具备与大型银行竞争大客户的基础。因此,服务小微是民营银行最合适的市场定位。民营银行应致力于满足广大小型和微型客户需求,而不是与大中型银行竞争大中型客户。事实上,鉴于大中型银行的客户定位,小微客户恰好是传统银行服务的薄弱环节。莫望浮云遮望眼。民营银行唯有根据自身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服务小微的初衷,方能站稳脚根,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持之以恒地坚守服务小微的客户定位,民营银行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差异化经营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民营银行的生命线。民营银行要在竞争中真正做到差异化经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有三方面举措可以考虑。
一是深耕核心业务领域,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猛,未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全国小微企业仍将会持续快速增长。不同的小微企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民营银行应依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细分的竞争格局,深耕核心业务领域,扬长避短,专注特定领域,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二是以创新提升差异化经营能力。民营银行在发展初期,不应过分关注短期状况,而应注重长期成长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风控模式等途径,切实提高差异化经营能力。
三是以监管有效引导民营银行经营差异化。通过政策定位和监管引导,可以使民营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定各自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及业务特色,有助于引导民营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当前我国大多数银行都有做大做强的情结,但中国并不缺大型商业银行。因此,制度设计上首先应明确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其次在监管上应合理控制民营银行个体规模扩张的节奏,以使民营银行专注其特定的客户定位和核心业务领域。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春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每一棵树苗都长成参天大树。
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为民营银行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记者:在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如何?面临哪些机遇?
连平:尽管民营银行还很弱小,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因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银行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服务小微空间广阔。根据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布的报告,目前我国约有1200万家以上小微企业,预计未来仍将快速增长,但蓬勃发展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因此,从实体经济需求来看,我国并不缺少服务大型企业的大型银行,缺少的是服务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因此,服务小微将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蓝海。
二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仍面临重大机遇。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也很大,未来,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民营银行将有望在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为这些地区提供更加丰富、贴心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三是市场化改革将为民营银行带来广阔发展空间。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增长模式和服务模式均面临改革转型要求,金融机构将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这将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也为民营银行跨越式追赶创造了条件。
四是互联网金融将带来新机遇。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业务模式,民营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灵活主动的天然优势及禀赋优势,借助互联网赢得客户。
目前,民营银行受理已全面开闸,审批时间也由之前的六个月缩短至四个月,开业审批权将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相信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将迎来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