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草莓“红”了微信圈

27.02.2015  19:23
        又到了草莓采摘的季节。就在很多果农坐等老顾客上门时,连云港云台农场御香采摘园却用一条条微信打通了和顾客之间的信息渠道。这不仅避免了以前那种人到大棚,果子却被摘光的尴尬,而且开辟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一次邂逅,讲述生态草莓的“一生
        2014年9月6日,连云港市民杨娟在朋友圈里发布了第一张自己种植草莓的图片。当时,初试草莓种植的杨娟并不是为了卖草莓,只是向朋友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令她没想到的是,图片刚一发出来,就引来很多朋友的关注和评论。“朋友圈里喜欢吃草莓的人多,但大家都有疑虑,究竟大棚种植的草莓健不健康,吃了对身体好不好。”杨娟说,当时没有一一回答,但接下来的草莓种养过程,她全程参与、拍摄,并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发布了相关的信息:11月12日,她发了施肥后的大棚照片,并附了一句话,“浑身都臭了,但是长势很好,内心充满了喜悦”;12月24日,杨娟把被虫子啃过的草莓图片发在了朋友圈里,并说了一句,“没打药的结果,一个棚子就被蜗牛的幼虫啃了这么多”……
        时间久了,朋友圈里的人都有了这样一种认知:杨娟种的草莓好吃,还没施加农药,健康又安全……在这样的口碑宣传下,还没到草莓采摘的季节,杨娟的朋友圈就新增了100多位新朋友。而圣诞节后,第一批成熟果子的图片吸引来了一帮摘草莓的客人,这些人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后,又为下一批客人的到来做了很好的宣传。
        2015年1月份开始就到了草莓果农收获的季节,可偏偏这个时候,一条“吃草莓等于慢性自杀”的信息传遍了朋友圈……就在很多果农积极性被挫伤的时候,杨娟在1月10日发布了一条“小蜜蜂辛勤工作、天然授粉……”的信息,还配上了自己大棚里的照片。杨娟的及时行动不仅证明了自家草莓的“清白”,还顺带为地方的果农们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上门摘草莓的市民络绎不绝。“现在的果子的确是供不应求,一般都要通过微信提前预约,我们可以预留一个区域。”对于微信的营销成果,杨娟赞不绝口。
        一次示范,展示农产品“触电”新模式
        杨娟微信卖草莓的消息不胫而走,云台农场御香采摘园越来越多的果农使用微信联系起顾客来。日前,笔者在该农场一处草莓大棚采访时看到,就在顾客们拿着篮子采摘草莓时,50多岁的果农老张也正拿着手机拍下这一个个瞬间。很快,老张的朋友圈里直播了顾客采摘草莓乐趣的画面。“我哪里会啊,微信都是儿子帮我装在手机里的。他说发这个后草莓肯定卖得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无法将老张的农民形象和当下时髦的微信圈联系在一起。据笔者初步统计,在云台御香采摘园里,已有20多位果农通过手机微信销售草莓,占比达到了95%。
        “借助微信朋友圈,果农不愁卖,市民也能便捷地挑选优质的水果,当然也避免了以前那种人到大棚,果子却被摘光的尴尬。”连云港市农业信息中心负责人范郁尔说,“为进一步推广这一示范典型,2015年,我们将大力开展农业市场主体的手机上网营销操作培训,大幅提升农产品网络销售能力,培育壮大农产品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网络营销典型。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发展以满足民众移动消费欲望的电子商务无疑是传统农业转型的必须,也是港城农民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增长极。范郁尔表示,通过微信平台,果农不仅是生产者,也是销售者,最重要的是果农与顾客之间零距离接触,去掉了批发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费用少了,农民和顾客都得到了实惠。而2015年,连云港市农业部门也将组织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上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开设营销网店、建立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站,发展在线
作者:何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