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打造"大民政"救助体系

02.02.2015  10:51

      临近春节,扶贫济困成为政府当前首先要做好的民生实事。不久前,海州区民政局建立起“大民政”综合救助体系,整合17个部门的资源,通过信息比对、核查,有效规避重复救助,确保救助资金用到刀刃上。据了解,“两节”期间全区筹集救助资金410万元,救助困难家庭20100人次。

      “救助机构各自为政,是当前全国救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海州区民政局副局长孙雯告诉笔者,以海州区为例,每年十多个部门都有单项救助制度和资源,导致在救助工作中出现帮扶力度不均、重复救助的情况。特别是区划调整后,受助对象人员调整、名单重复等问题更突出。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救助工作中端平一碗水,让资源最大限度地平均分配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统筹机制,这也是海州区打造‘大民政’救助体系的关键。”孙雯说。为此,海州区按照“政府统筹、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将组织、信访、经发、商务、民政、教育、人社、计生、民宗、工商、总工会、机关工委、残联、红十字会等17个部门的单项救助制度和资源全部集中起来,由民政部门统筹调配,构建“相对独立、整体联动”的救助机制。

      根据操作规定,各个部门制定明确的条线救助计划,列出资金筹集途径、救助类别规模、具体方法形式等主要内容。区民政局在汇总各条线救助计划后,建立全区的救助对象信息库,逐人进行信息比对,重点列明身份重复人员,并将比对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各部门则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救助计划。最终,民政部门根据调整后的方案统一调配救助资金,并对救助形式为发放补助金的全部要求“打卡”。

      “这样的操作就要求我们对全区的救助对象有个明确而又全面的信息掌握,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搜集和比对工作。”孙雯说,不但要保真,还要保证详实。这些救助对象的信息档案包含了家庭收入、家庭人口组成、困难原因和需求,并且这些信息还会定期进行筛查和更新。“比如今年即将开展针对‘低保边缘户’的帮扶,为此我们与街道合作,由他们排查出成员月平均收入低于900元的城区户口家庭,已统计了810户。此外,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库比对,我们还筛除了几十户不符合规定的家庭以及重复登记的家庭。”她说。

      通过“大民政”综合救助体系的建立,海州区避免了以往由于条线救助资源使用范围局限,从而出现重复走访、救助标准和家庭实际不尽相符、基层部门私自调整分配救助资金等问题,让救助变得更加“高效、准确、阳光”。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