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仅祭扫 还有这些古代传下来的“吃清明”美食

27.03.2016  09:08

龙虎网讯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时节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对于这个,我们南京的老年朋友最有体会了。每到清明节,踏青的、挖野菜的络绎不绝,吃最新鲜的春天美食,是我们南京老人的一大乐趣。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今天就来为老年朋友盘点一下这个时节的南京美食。

吃清明”是古代传下来的

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浆草捣汁和糯米做青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当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

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取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时不能出门,而清明节这天的祭祖、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门的好机会,她们在这一天会精心打扮,早早出门去祭奠先人,然后就踏青游玩,所以在古代,清明节也是女人的节日。

吃青团的食俗有两千多年

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正是因为如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十分受欢迎。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此外,艾草也是一种常见的清明食材。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艾草糍粑。

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等。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现在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作为美食仍然很受欢迎。

河蚌螺蛳的诱惑

在清明时节,还有一道鲜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汤。河蚌要选个儿不大不小、红壳的,六个左右就够三口之家吃了。

先用热水反复洗干净,略撒点食盐拌一拌,片刻后再洗一遍。用刀背将硬边敲松,这样熬出来的肉才会不老。

最后将“歪歪”横切成一厘米宽的条儿,爆火将姜、葱、咸肉或火腿、豆腐、“歪歪”下锅,熬成浓汤,味道异常鲜美,有的还可以在里面放蚕豆瓣儿,或者鲜笋、秧草,汤美肉鲜,食之三月不忘。

但是它性寒,不能多吃,胃不好的人尤其要当心。炒螺蛳,是一道河鲜菜品。由螺蛳和辣椒及各种调味料制成,味道鲜辣,十分过瘾。炒螺蛳一炒一大盘,自己用嘴嗍着吃,也有直接用螺蛳肉炒菜吃的,比如韭菜炒螺蛳,都是清明时节最时髦的菜。

全城一起挖野菜

清明时节各种鲜嫩的野菜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清炒芦蒿或者芦蒿炒香干,再加上一点尖辣椒一起炒,十分鲜美。这个季节还是吃马兰头最好的时候。

西吴食风谣》说:“二月春风燕子飞,笋芽绝嫩蚌肉肥。枸杞马兰滋味好,鸡蛋摊摊豆腐皮……

清明吃野菜的乐趣更在于可以亲手采,每年清明时节,不少人自发组成“民间野菜团”,在全城展开野菜大搜索,踏青时节带着小铲子小篮子去挖野菜,追寻儿时的黄金回忆,回家下锅热炒,香气扑鼻,绿色健康。

而且南京有春发“八野”之说,是指“旱八鲜”和“水八鲜”两类,包括荠菜、芦蒿、马兰头、枸杞头、苜蓿头、马齿苋、鹅儿肠和香椿头等。

□金陵晚报记者 姚媛媛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王缘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